前面的文章中,我们提到如何将数据从目标系统抽取到Celonis,但任务仅仅只是开始。
这些表内的数据都是raw data,需要对它们进行加工处理之后,才能应用到我们的流程发掘分析里。因为流程发掘(Procss Mining)是建立在事件日志上的。而事件日志包含如下几个属性:case,activity,timestamp,sorting。我们要根据属性构建出Case Table 与 Activity Table。
构建这两个表之前,先了解几个属性的含义。
Case:一个流程的实例就是一个case。
以典型的SAP CRM lead to order的流程为例。电话营销部门的小姐姐们在打电话的过程中,发现天目湖畔的某某养猪场可能想买公司的产品。于是在SAP系统中新建一条线索lead。这个线索被分配到了内部销售手中,内部销售根据线索建立了机会opportunity。经过多次电话沟通之后,顾客确定了购买意向。进而机遇转到了公司金牌销售LV手上,LV再多次现场拜访之后。了解到了用户的购买需求,在SAP系统中建立了报价单。最终顾客接受了报价,我们back-office 的用户将报价转成了销售订单。这就是一个销售流程的实例,是一个case。
Activity: 这个实例所经历过的活动,比如上面所说到了,线索的新建,机遇的新建,报价的新建,报价的修改,报价的审批,销售经理的审批,总经理的审批等等。
Timestamp:这个简单,就是事件发生的时间。
Sorting:当时间戳一样的时候用来排序,可加可不加。
那Activity Table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将我们上述所提到的属性放到这样的一个表里。但是通常这个表不会直接体现在源系统中。因此我们需要对它重构。这个过程在Celonis里面叫做Transformation,用sql语言去重新组织你要的表结构与内容。在transformation中, 你可以使用view,也可以新建新的表,一切按照需求按照性能去设计。
Case Table就更简单了,包含Case ID,和一些Case额外的信息。如果你对SAP CRM中的header level,item level了解的话,可以认为是header的信息。它与activity table是1对多的关系。
理论讲完了,下次带大家去系统中看看实际是怎么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