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主要成土矿物和岩石

土壤矿物是土壤的"骨骼",但土壤矿物的结构和特点是什么呢?

土壤矿物确实是土壤的“骨架”,支撑着整个土壤的结构,决定了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框架。它们的结构和特点非常多样且关键:

一、 主要结构类型

土壤矿物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它们的结构差异很大:

1. 原生矿物:

  * 来源: 直接从母岩风化继承而来,未改变化学成分。

  * 结构: 通常是晶质结构,具有长程有序的原子排列(晶格)。

  * 例子:

      * 石英: 硅氧四面体组成的三维网络结构,非常稳定,风化速度极慢。是砂粒的主要成分。

      * 长石类: 钾长石、钠长石、钙长石等。由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四面体骨架,中间空隙被K⁺, Na⁺, Ca²⁺等离子占据。比石英易风化,是钾、钠、钙的主要来源。

      * 云母类: 白云母、黑云母等。具有典型的层状硅酸盐结构,由两层硅氧四面体夹一层铝氧八面体组成。层间结合力(K⁺键合)较弱,易沿层理裂开成片状。中等风化速度,是钾和铁镁来源。

      * 辉石/角闪石类: 链状硅酸盐结构。易风化,是铁镁钙的主要来源。

2. 次生矿物:

  * 来源: 由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溶解、水解、氧化、重结晶等)或新形成(沉淀)而来。

  * 结构: 种类繁多,结构各异:

      * 层状硅酸盐黏土矿物: 这是最重要的次生矿物类别,也是土壤胶体的主要成分。其结构是理解土壤矿物核心作用的关键。

        * 基本单元:

            * 硅氧四面体片: 硅离子位于四个氧离子构成的四面体中心。很多四面体通过共享氧原子连接成网状片层。

            * 铝氧或镁氧八面体片: 铝或镁离子位于六个氧或氢氧离子构成的八面体中心,连接成片。

        * 组合结构:

            * 1:1型矿物: 一层四面体片 + 一层八面体片 (如高岭石)。结构单元层间通过氢键紧密结合,层间结合强,不可膨胀,比表面积相对较小,阳离子交换量低。

            * 2:1型矿物: 一层八面体片夹在两层四面体片之间。

              * 蒙脱石/蛭石类: 结构单元层间通常有水分子和可交换阳离子(Na⁺, Ca²⁺等)。层间结合力弱,吸水膨胀,失水收缩显著。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内表面+外表面)和极高的阳离子交换量。

              * 伊利石类: 类似于云母,结构单元层间由K⁺强有力地键合固定,不易膨胀。比表面积和阳离子交换量介于高岭石和蒙脱石之间。

      *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 结构: 通常为晶质(如三水铝石、针铁矿、赤铁矿、水铁矿)或非晶质(如水铝英石)。

        * 特点: 由铁、铝、锰、硅等元素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构成。在强风化条件下(如热带、亚热带)丰富。带可变电荷(电荷随土壤pH变化),是磷的有效吸附剂,贡献土壤的红色(赤铁矿)、黄色(针铁矿)等颜色。

      * 碳酸盐:

        * 结构: 晶质,如方解石、白云石。

        * 特点: 主要存在于干旱、半干旱及石灰性母质发育的土壤中,是重要的酸碱缓冲物质和钙源。

      * 非晶质矿物:

        * 结构: 非晶质或无定形结构,原子排列短程有序但长程无序(如水铝英石)。

        * 特点: 在火山灰土壤或年轻土壤中常见。具有极高的化学反应活性、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带可变电荷。

二、 核心结构特点

1. 颗粒大小与形状: 决定了土壤的质地(砂、粉、粘粒比例)。

  * 砂粒: 主要是原生矿物(石英为主),颗粒大、近等轴状,影响排水透气。

  * 粉粒: 原生和次生矿物混合,颗粒较小,光滑。

  * 粘粒: 主要是次生层状硅酸盐矿物和氧化物,颗粒最小(<0.002mm),多呈片状、棒状或纤维状,表面积巨大,决定了土壤的胶体性质和吸附能力。

2. 巨大的比表面积: 尤其是次生黏土矿物(如蒙脱石)和非晶质矿物(如水铝英石),其总表面积可达数百平方米每克土壤。这是土壤具有强大吸附能力和化学反应性的物理基础。

3. 层状结构与可膨胀性: 这是2:1型黏土矿物的关键特点(如蒙脱石、蛭石)。层间域的存在使其能吸水膨胀(胀缩性),为水分子和阳离子提供存储空间。

4. 表面电荷:

  * 永久电荷: 源于层状硅酸盐矿物晶格内部的同晶置换(如Al³⁺替代Si⁴⁺,Mg²⁺替代Al³⁺),形成永久负电荷。这是阳离子交换量(CEC)的主要来源,与pH关系不大。

  * 可变电荷: 源于矿物边缘或表面羟基的质子化或去质子化,受土壤pH强烈影响(氧化物、氢氧化物、高岭石边缘、有机质等)。在低pH时带正电,高pH时带负电。

5. 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吸附和交换阳离子的能力。主要由永久电荷贡献,尤其来自2:1型膨胀性黏土矿物(蒙脱石、蛭石)。这是土壤保肥能力的核心指标。

6. 稳定性差异: 不同矿物的抗风化能力各异。石英、氧化铁铝稳定;长石、云母中等;碳酸盐、辉石、黑云母较易风化。这决定了土壤发育过程中矿物的组成演变。

7. 与有机质的相互作用: 矿物表面(特别是粘土矿物和氧化物)能与土壤有机质通过多种机制结合,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这是土壤有机碳稳定储存、防止快速分解的关键机制。

8. 晶体结构多样性: 如硅酸盐矿物的岛状、链状、层状、架状硅氧骨干结构;氧化物、碳酸盐各自独特的晶体构型。

总结:土壤矿物的结构和特点决定了它们作为“骨骼”的作用

* 物理支撑: 颗粒大小形状决定土壤孔隙结构(大孔隙透气排水,小孔隙持水),影响根系的生长空间、土壤的通气性、持水性和力学性质。

* 化学功能核心:

  * 巨大的表面和电荷: 吸附水分、养分阳离子、阴离子(磷酸盐等)、污染物,形成养分库和污染物“过滤器”。

  * 阳离子交换量: 储存可交换性养分(K⁺, NH₄⁺, Ca²⁺, Mg²⁺等),防止淋失,缓冲养分供应。

  * 缓冲酸碱: 碳酸盐缓冲酸度,氧化物提供可变电荷缓冲能力。

* 生物活动基底: 矿物颗粒表面是微生物活动的场所,矿物-有机质的相互作用影响碳氮循环。

* 决定土壤颜色: 赤铁矿(红)、针铁矿(黄)、磁铁矿(黑)、石英(白)等赋予土壤不同的颜色特征。

* 参与土壤形成发育: 不同类型矿物的风化速率和产物差异驱动着整个土壤剖面发育和肥力演变的过程。

因此,深入研究土壤矿物的结构和特点,是理解土壤的本质、预测其行为、进行有效土壤管理(施肥、改良、污染修复等)不可或缺的基础。它们确实是土壤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赖以存在的“骨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6粘土矿物 1.次生硅酸盐粘土矿物,不同的结构层次及其连接方式 次生硅酸盐粘土矿物是土壤和风化岩石中极其重要的组成...
    裘乘阅读 1,137评论 0 8
  • 大多数粘土颗粒的粒径小于2um,它们在水中有分散性、带电性、离子交换以及水化性,这些性能都是在处理与配制钻井液时考...
    小草_379e阅读 11,020评论 0 1
  • 土中主要的次生矿物是黏土矿物。 黏土矿物的晶体结构和分类 黏土矿物是一种复合的铝-硅酸盐晶体,颗粒成片状,是由硅片...
    鹰昂阅读 8,127评论 0 0
  • 1.粘土矿物的两种基本构造单元是什么? (1)硅氧四面体与硅氧四面体晶片 (2)铝氧八面体与铝氧八面体晶片 2.常...
    小草_379e阅读 6,335评论 0 2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珠宝玉石也渐渐的步入了寻常百姓家庭,可是人们在购买,佩戴,欣赏这些宝贝过程中,有很多的误读...
    sequoia阅读 5,653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