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金棕榈大佬把一段本该严肃沉重,荡气回肠的历史拍得清汤寡水。这可能是大部分了解这段历史观众的观影感受。电影有两处特点,一是平民视角,二是对战争和英雄的弱化处理,这两点让电影变得不够“好看”。
平民在战争年代如何自处?英子和村民们从未见过战争,只会经历战乱的结果---敌人的铁蹄从家门口经过,没有保障的生活,失去家园,轰炸,占领,丈夫死于南京战场,留下孤儿寡母。
被自己从未参与的东西主宰了命运,无从选择,也无力改变,不知道去恨谁,只能迷茫,小心地生存。纺丝赚钱,好送妞妞去城里念书,让她不再因为没有父亲被同学笑话;吃饭时头顶响过轰鸣,熟练地关灯闭户;每晚睡前亲吻女儿额头,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做好一个母亲,给孩子安全感。
当这些普通百姓有机会拯救一个美军飞行员,居然没有犹豫,没有矛盾和动摇,一切仿佛理所应当?感受最深的便是英子温柔坚定的目光,我不明白这种异常英勇背后的原因。导演比利奥古斯特只是反复说,Keep it simple.
Keep what simple???(黑人问号)
再后来,就是报复性屠杀,惨无人道的空袭与细菌战了。
关于性冷淡风,没有能刺激肾上腺素的镜头和配乐,很轻,很平淡。从珍珠港事件到杜立特行动,从飞行员被浙赣村民解救到日军报复性屠杀,奥古斯特几乎完全略过了这些重要的史实,转而记述一个寡妇的日常。并把救人经过呈现得平凡而琐碎,让人完全感受不到英雄光辉。
其实是最真实的呈现。现实中赵小宝等救人的老人就是平凡的村民,他们没有上帝视角,不晓得那些伟大的战役,也不知救这几个人有甚光辉意义。每个人都仰望英雄,而成为英雄的人,却不觉得自己是在做很了不起的事。
弱化战争的另一个原因,应该是导演对战争的思考和启发。战后五十年,人们如何诠释英雄,战争,和平;如何理解自由,身份,权利。导演似乎并不喜欢战场英雄,王侯将相的故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如果没有那场大战,杜立特上将,杰克,英子,村长和教书先生都不用成为英雄。
胜利应该被铭记,但不值得夸耀。
比利奥古斯特说,《烽火芳菲》的拍摄过程,是他职业生涯中最美丽,最重要的一次。他没有把想表达的东西写在台词里塞给观众,也没有把他想歌颂的---人性表现得美好高大,熠熠生辉,而是让人性返璞归真。
上面那个问题的答案,写至此处才明白。最强大的东西都是最简单的,最美好的事就藏在最平凡生活里。傍晚牵着女儿的手放学回家,母亲做晚饭时在灯下安静写作业,藏着地窖里越来越多的积蓄,救下的飞行员修好了漏雨的屋顶....莫要当时只道是寻常。
感谢阅读!
烽火芳菲,历史的背后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