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养成
自信的养成。目的是传授如何提升个人内在潜力及自我价值的方法,学会自信、自爱、自尊,学会肯定自己、接受自己,获得人生的成功快乐。
内容大纲:
第一部分:自我价值
1、自信是什么?
2、如何培养出自信
3、能力必须经过肯定才能成为自信
4、自爱与自尊
5、有过分自信的吗?
6、缺乏自我价值的行为
7、为何人们普遍的缺乏自信?
8、自我价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第二部分:如何提升自我价值
1、要有「自我」
2、接受自己、肯定自己
3、唯一的方程式
4、效果必须以「三赢」为基础
5、设计自己人生的未来景象
6、言出必行发、言出必准
7、有所必为、有所不为
8、自信的养成
第一部分:自我价值
一、自信是什么?
任何人,无论正在做什么事,其终极都是想有一个成功快乐的人生。人生怎样才会成功快乐呢?原来每个人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刻里,都有一些他很在乎、认为很重要、想得到的东西,称为「价值」。例如,在一份理想的工作里,你最在乎的是什么?最想得到的是什么?你的回答可能是酬劳、学习机会、别人对你的肯定或者是对社会的贡献等。这些就是你在「工作」这件事情里面追求的「价值」。我们做或不做任何事的因素就是取决于我们内心里怎样的价值观。我们的价值观使我们产生「想做」和「不想做」的感觉,这些感觉也就是内心的动力或者阻力了。
当我们在所做的事里总是获得我们追求的价值,获得的价值不断的累积起来,我们便会感到人生是成功快乐的。
自信就是“信赖自己已拥有足够的能力取得所追求的价值,这些价值不断地累积,到了足够多的时候,便会感觉人生是成功快乐的。”(在这篇文章里, 「能力」和「力量」两个词语交替使用,意义上两者有少许不同,但在本文里无关重要。”)
二、如何培养出自信
因为自信就是:“信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取得所追求的价值”,所以自信的基础是「能力」,「能力」的基础是「经验」,「经验」的基础是「尝试」,「尝试」的基础是「感觉」。「感觉」就是想去尝试的内心状态,也就是自信的最基本原动力。
没有“想去尝试”的感觉,就不会去做第一次的尝试。因此不会有任何的经验累积,也因此不能发展出做事的能力。「经验」不一定是成功的经验。成功的经验固然是好,但是失败的经验也带给我们知识和能力。因为成功与失败从来都不是全白全黑式的对立,
而只是在一段包括而不可区分的移动连续体(continuum)上面的某一点。例如考试及格的标准是60分,55分的确未能达到这个标准,但是在全部可得的100分里,55分便是55分的成功。你把这55分丢掉,就算得到所有其他得分数,你也不会成功。做某件事情的过程中,可能第五步走错了,因而不能达到目标,但是第一至第四步是正确的,这就需要肯定。同时,第五步这样走不到目标,这是一个事实,也是一分经验的积累。这本身也是学习,也是能力。我们从婴儿到成年,从爬行到行走、从打球到看书,每一项能力都是凭着不断的失败、不断的累积经验而学会的。这是唯一也是无可避免的成长之路,无论是在十岁、三十岁或者八十岁时学一种外国语言,也必须经历同样的过程。偏偏就有很多人成年后不容许自己失败,为了避免失败而不肯去面对和尝试新的东西。这样是不让自己成长,结果是天天活在因为没有成长而带来得痛苦之中。奇怪!可惜!
三、能力必须经过肯定才能成为自信
自信的基础是「能力」,但是能力本身不一定会产生自信。犯罪的行为往往需要很大得力量,你我都不敢去做。罪犯表现出很大得力量,但也同时表现出来却乏自信。有人说:“青少年的打斗、自残等行为,也显出过人得力量,为何他们如此缺乏自信?
原来能力必须经过肯定才能变成自信!例如,我对一个外国人说了两句英语,外国人听不懂,或者斥责我不应该这样说。你看:我有说这两句的能力,但是,因为得不到肯定,这份能力没有变成自信。如果那个外国人按我那两句的意思给我恰当的回应,或者称赞我说得好。这样,我因为得到了肯定,这份能力就会变成自信。
每个人出生时都没有什么能力或自信。凭着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接触新事物、学习如何面对处理凭事情结果和人们的肯定,能力和自信随着岁月不断地累积起来。因此,自信是成长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肯定而建立出来的。肯定有两种:来自本人和来自他人的肯定。最好是两者都有。,若只有一种,产生自信的效果会大很大的折扣,若长期只有一种,自信甚至会减少。
一个人必须对自己有足够的信任,才能信任别人,别人也才能信任他。所以,没有自信得人找工作特别困难。
四、自爱与自尊
一个人有了足够的自信,才能培养出足够的自爱,自爱就是「爱护自己」。为什么这样说呢?
事物能够带给你的价值直接决定了你对事物的爱护程度。试想一想:你有两部车子,一部每个月为你赚十万元,另外一部每个月为你赚五万元,现在两部车都坏了,而你手中的钱只够修理其中的一部,你会决定送哪一部车去修理呢?当然你会先修理可以为你赚十万元的一部。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能够给我价值的东西,我都会爱护,而且,越能为我取得所追求价值的东西我就越会爱护。反之,对我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就算丢掉了也无所谓。自信既是信赖自己有能力取得所追求的价值,我们就必须先有「自信」才会有「自爱」;同时,有更大的「自信」才会有更大的「自爱」。
所以,对自己的自信决定对自己爱护的程度。一个人必须先爱护自己,才能爱护别人,而别人也才能爱护他。不爱护自己的人,不会爱护孩子(例如带着孩子去自杀的父母),不会爱护企业(如偷公司钱财的员工),也不会爱护国家(如贪污渎职的官员)。
有了足够的自爱,才能培养出足够的自尊,自尊就是「尊重自己」。一件很多人都爱护的事物,例如国旗;一个受到很多人爱护的人,例如国家领袖、英雄、智者,必然受到很多认得尊重。一个人也必须先尊重自己,才能尊重别人,别人也才能尊重他。
今天,社会上有很都人的行为被认为是缺乏心理素质的表现,也就会使人们对他们没有想尊重的感觉。原因就是这些人没有足够的自信,因而,不能培养出足够的自爱,亦没有足够的自尊。没有足够的自尊,使到他们不能尊重别人,因而别人也不能对他们尊重。
五、有过分的自信吗?
自信是信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当一个人信赖自己有足够的力量时,他便无须经常把力量拿出来显露。反过来说,当一个人感到力量不足,他就会自然的经常呈现出「我有能力」的示威行为。这些示威行为就是一般人说的过分自信了。跟你说个武侠故事:一个十八岁的小侠,学艺完成,下山回家,来到一家酒楼,他大咧咧的坐下,把宝剑「啪」的一声,横放在身前的桌子上。他这个动作有两个讯息要告诉他人,第一:我是懂武功的,你们要小心啊。第二:我的剑就在手边,你们不要乱来!十年后他的武功大进,已经成为大侠,什么武器都不许要随身携带,因为他能够摘叶伤人,然而平日里他跟普通人一样,遇见他的人,还以为他不懂武功呢!你看,要提醒别人自己有力量的,都是力量不足的人。当一个人拥有足够的力量时,无论什么事,无论是否突发,他都能够轻松应付,无须把力量显露出来。因此,真正有力量的人,坐在你旁边,如果他不开口说话或者有所行动,你甚至不会觉察他的存在。反之,要不断用种种说话行为来炫耀本人力量的人,他们的内心实在是欠缺力量的。
六、缺乏自我价值的行为模式
自信、自爱和自尊,统称为「自我价值」,是每一个人建立成功快乐人生的本钱:没有它们,建立成功快乐人生只是梦想。这三项也是心理素质的基本核心,有了足够的自信、自爱和自尊,一个人才能培养发展出其他的心理素质来。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是在他出生后的整个成长过程里,凭着每天无数的人生经验总结累积而发展出来。自我价值不光是凭时间就能发展出来的,每次的人生经验所做出的总结,是决定与当时这个人内心对事物的主观判断,其基础是这个人的信念系统。一群人在同一个环境里成长,虽然有类似甚至共享的人生经验,因为个人的信念系统不同,对事物的主观判断会有不同,因而个人发展出来的自我价值也有高低。
自我价值不足就是自信、自爱、自尊不足,这样的人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在今天的社会里到处可以见到。很多人说到今天的人欠缺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公民意识、社会责任、公德心等,都是包含在这个范围里。总的来说,自我价值不足的人会很容易地,为了很少的价值,会放弃对自己的爱护和别人对他的尊重。我们需要明白:每一个人都想有成功快乐人生,所以都想培养出足够的自信、自爱、自尊。这方面比别人欠缺,便是说没有资格拥有成功快乐的人生,是不能接受的。这样的人会觉得比别人低,同时害怕别人知道他们的不足。所以,自我价值不足的人,不是刻意的炫耀自己的力量,就是努力的企图减少别人的力量。
他们的行为模式大致上有三类:1.故意做一些事,企图使人以为他力量很大,或者找一些以为代表力量的东西企图使自己的力量分数增加;2.喜欢不劳而获或以小换大的增加自己的力量;3.做些伤害破坏诋毁别人的行为,以为可以把别人拉下来,跟自己一样高低。
第一类自我价值不足的人什么都回满口答应,然后不知所终、喜欢吹嘘夸大、顺口承诺、嘴巴大而度量小、满口不在乎、故意炫耀财富、胆量、地位、人脉关系、追求名牌和名贵物质享受。青少年则喜欢好勇斗狠,惹是生非,故意做破坏规则的事,或者做一些别人不敢做的事。
第二类的人会贪小便宜、会公物私用、斤斤计较、因财交恶、喜欢赌博。赌博是最明显的自我价值不足的行为,因为赌博总是一小博大。这类人会利用朋友,借了不还、自私自利。
第三类的人喜欢开一些使人狼狈的玩笑、喜欢作弄人、搬弄是非、背后说人坏话、中伤造谣、揭人隐私。这类人会肆意批评否定别人、不愿给人肯定、不接受别人做的比自己更好。
这些等等行为,不但不能使他们的自我价值提升,反而让他们会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就好像一个人喉部作了手术,插了一根管子。他因肚子饿了要吃东西,但是吃下去的食物总是沿着那根管子流出来,而食物的味道使他更饿更想吃,同时越来越饿。很可怜,只会累死,放除非他明白了这个道理,把精力在真正提升自我价值的工作上。
七、为何人们普遍缺乏自信
上面说过,自信的基础是能力,但是能力必须经过肯定才能变成自信。理想的情况是在一个人成年之前便培养出足够的自信,。一些错误的观念、传统教导孩子的方式与现代社会的环境,使到大部分的人在成年之前得不到足够的肯定去培养出足够的自信。你可以试问问自己:今天的孩子,每天可以得到的肯定是否多?假设培养出足够自信需要5000次的肯定,才能有足够的自信。若果他错误的坚持上一段描述的行为他人生里的成功快乐会越来越少,而同时他那些行为会变本加厉。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普遍现象呢?
首先,整个人类对情绪感觉的认识很不足够,而中国人跟外国人比较,是更不愿意与本人的感觉联系、不愿意谈论感觉、不清晰内心感受、对情绪问题深感无力。当家长斥责孩子“不准哭,不可以发脾气”的时候,他便开始了较导孩子不要理会感觉、告诉孩子情绪事物可奈何的事和把焦点放在理性上(应该怎样)。一个人连自己内心的感觉都搞不清楚、那它毫无办法,怎样能培养出来自信?
其次,对孩子的教导普遍的是孩子没有建立出「自我」。孩子很小的时候往往因为表现出情绪而被否定,学到不理会内心的感觉而只看成人的意思而行动,经常被教导模仿别的小孩,而本人的能力却得不到肯定,结果他不能在内心建立一个「自我」。
第三,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总把焦点放在孩子没做到的小部分,而把孩子做到的部分看作是理所当然,而没有给予肯定。
第四,很多家长为孩子定下过高的标准。那些家长以为把标准定的越高越好,结果,孩子自己不明白本身的能力水平、也不懂得需要尊重和照顾自己,达不到家长定出的标准便认定了是自己不好、自己不争气。
第五,过分强调孩子认知方面的学习重要,包括思想能力的培养方面,而忽略了帮助孩子发展出跟自己的感觉紧密联系、明白自己内心的需要。这部分的成长包括情绪智能,和大部分代表心理素质的行为背后的内心动力。
第六,传统上习惯用否定自己的方式去表示对对方的尊崇。这是我们传统价值观里需要修正的一个部分,数十年前国人在书信中称呼本人的妻子和孩子为「贱内」「犬儿」,便是典型的例子。自贬以表示谦逊,只会做成内心虚空无力。
第七,传统的家长习惯以「恐惧」「犯罪感」「羞愧感」去推动孩子,这使孩子内心无力。(例:“不要哭啦,你听,拐买孩子的人来了,不要让他听到你在哭啊!”“警察叔叔说这里不准小孩哭的,是不是要我叫警察叔叔过来啊?”“你是男孩子嘛!男孩子怎么可以哭?女孩子见到你哭会笑你的。”)
八、自我价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上面说过,自我价值不足就是自信自爱自尊不足,这样的人表现出来得行为模式,在今天的社会里到处可以见到。很多人说到今天的人欠缺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公民意识、社会责任、公德心等,都是包含在这个范围里。事实上,这点还须作深入一点得了解。自我价值(自信自爱自尊)是一个人内心的素质,他们呈现出来的,也就是这个人与身体之外的世界相处互动的方式,我称之为「心理健康」,就是这个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具体运做的、包括思想上、和行为上的能力模式。有了这些能力模式,一个人才能在三赢得基础上(三赢就是:我好、你好、世界好)取得所追求的价值,并且感到人生的成功快乐。这个人会得到其他人的爱护和尊重,亦同时会爱护尊重其他人,并且对社会、对世界有一份正面的影响。他亦会被认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公民意识、社会责任和公德心。这些能力模式总共有36项,分为6大类:
A.思想态度-最基本的处理生活中千百事的态度
B.学习提升-保持与时共进、乘风破浪的能力
C.自我管理-有效的照顾自己的人生
D.人格发展-有效的把自己在这个世界里定位
E.情绪智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F.人际沟通-有效的与其他人相处
这36项能力模式都可以从思想和行为模式上呈现出来,以下就是扼要的解说:
A.思想态度-最基本的处理生活中千百事的态度。
1. 面对所有的人事物都抱着「三赢」的态度:我好、你好、世界好。
2. 经常怀着“我如何能做得更好?”的态度。
3. 经常思想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
4. 在困难时能够刻苦坚持。
5. 保持屡活的态度。
6. 有丰富的创意和幽默。
B.学习提升-保持与时共进、乘风破浪的能力。
7. 对很多的事物都有兴趣。
8. 有效运用本人的思考模式(NLP中的「内感官」部份做学习工作。
9. 常想掌握有关的学问和知识。
10. 多问“为什么…”和“如何…”。
11. 不满足于简单答案而想了解更多。
12.有尝试的勇气和行动。
C.自我管理有效率地照顾自己的人生。
13.自己可以做的不假手他人。
14.自己想要的自己去争取、创造。
15.以自己能够照顾自己为荣。
16.在思想和行为上爱护和尊重自己。
17.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18.有效安排自己须做的事。
D.人格发展-有效地把自己在这个世界里定位。
19.认识自己拥有和未拥有的能力。
20.能够改变妨碍自己成长的信念。
21.具备有效思维的能力-总是保持有接受、学习与成长的空间。
22.肯定自己的资格与别人的一样,也肯定别人的资格与自己一样。
23.尊重每一个人,包括本人的界限。
24.认识和珍惜自己能够影响这个世界的能力。
E.情绪智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25.明白情绪其实是来自本人的信念系统。
26.认识和接受自己的情绪。
27.有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28.关心别人的感受。
29.明白负面情绪的正面意义。
30.能够接受「失去」。
F.人际沟通-有效地与其他人相处
31.有效表达自己的意思。
32.能够主动与人接触。
33.接受其他人跟自己不同之处。
34.能够妥善安排处理别人的不良行为。
35.能够面对群众说话。
36.良好的谈判辩论能力。
第二部分:如何提升自我价值
一、要有「自我」
每个人都必须有一个健康的「自我」,才能有效的培养出足够和良好的自我价值。这里涉及两项工作:首先肯定「自我」的存在,然后要接受这个「自我」。
没有自我的人,会有以下的表现:
1. 因为甲称赞了他两句,整个上午都活泼开心,而在下午碰上乙批评了他两句,便变了另外一个人,愁眉不展、茶饭不思。
2. 会不懂得拒绝别人过份的要求,常常使自己陷入困境。
3. 会到处询问别人自己该怎样做,要别人代他决定事情。没有自我的人,会总是模仿别人。
4. 会不思改变,而只要求世界改变。
5. 会到处奉承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和权利。
没有自我的人说“我很想提升。”没有了「我」,提升什么?他说:“我很想改变。”没有了「我」,改变什么?所以,首先要肯定这个「自我」的存在。
二、接受肯定自己
其次,要接受「自我」,接受就先不要否定。否定自己的人,会容易妒忌别人,对别人的成就看不顺眼,否定别人。否定自己的人,最终会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不容许自己有错,或者事事要求完美。否定自己的人,总会有非常大的一份无力感,因为这个人的大部份力量,就是在那个被否定的「自己」里面。让你容易明白,想象一下你是一个连体婴儿,左边的一个名字叫「我」,右边的一个名字叫「自己」。两边有些时候很和谐一致,做什么事都做得很好,但是,也有些时候两个在吵架,「我」自以为是老大,不接受「自己」,而事实上「我」的双手没有长得好,要靠「自己」才能走路、做事。所以现在「我」不接受自己,便什么事都做不出来了。
「我」不接受「自己」,而力量总是在「自己」里面。何以见得?「我」就是认为「该怎么样」的一个,而「自己」就是「不应该那样」的一个。前者是乖孩子,后者是坏孩子。坏孩子总比乖孩子有力量:顶嘴的孩子总比吵架的孩子力量更大。问题不是去做坏孩子的事。而是把坏孩子的力量用在更有效的事情上。
「我」不够好,这是事实,但是不管怎样的不好也还是拥有很多能力、知识、经验和潜质。更重要的是:没有了这个「我」,便什么都没有了。这个「我」就是基础平台,在上面,盖什么高楼大厦都有可能;而不接受这个平台的话,则无法把任何东西建筑起来。不接受自我的最典型的一种说话就是“我不满意今天达到的成就,才可以在明天有更大的成就。”这是一种莫名其妙的逻辑,为什么不是“充份满意今天达到的成就,才右以在明天有更大的成就”?把到今天为止所做到的去掉,你明天就必须从头来过!对自己到今天为止所做到的充份的接受和感到满意,带着那份满意、满足、感恩、喜悦和成就感的心情,明天便有更夸大的动力和自信去发展得更好更多。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我」不够好,但是明天可以更好。人生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每天都做到比昨天更好、每天有学习、每天都有提升、每老一辈都更成功快乐。还定了自我,每天的成功快乐自然很少。
三、唯一的方程式
对于想提升自我价值,拥有自信、自爱、自尊的人,有一个有效而且简单唯一的方法,就是创造多些机会,让这个人:多做、,多做得到、,和多因做得到而得到肯定。这个方法,用在本人或其他人都可以,无论什么年龄、性别都有效。所创造的机会,不一定是工作或者事业上的,也可以是生活上的,例如运动、艺术创作、写文章写书、甚至是休闲文娱的活动。最好是每次的要求都比这个人的能力稍高一点,让这个人有挑战须突破的感觉,因而需要思考、勤奋、努力、坚毅、
找新方法或者改变。可以设计争取别人的肯定,但也可以把焦点放在自我肯定上。事实上,这只不过是重复又重复上面说过的「尝试→经验→能力→肯定→自信」过程而已。例如:每个星期天去远足或者爬山,每次选择的都比上一次的更远一些、或更高一些,同时,每次完成了都在归途中做点奖赏自己的事,好像吃一杯冰淇淋。对学生来说,可以是学习的目标,便如用多少时间去理解、记忆一篇课文、每次温习过后能够写出来多少内容等。做得不如上次好便没有奖品(自己预先决定是什么奖品)。这样的做法,除了提升能力和增加自信之外,同是能培养自己定出标准和坚持标准的心理状态。
多做、多做到」这点上有一个重要的突破关键,就是尝试不同的做法。很多学生在上学的环境里学习到追求「标准答案」或者「最佳答案」。如果一个问题可以有数个方式解答,学生会举手问:“老师,哪个答案最正确?”这些学生发展出来的思维方式叫做「单线思考」,就是只沿着一条路走下去。这条线断了,他们就只能停下来。因为他们不知道人生里所有的事都没有标准答案,就算这次这样做成功了,下一次可能用另一个方法会得到更好效果,因为一方面环境的众多因素不断改变中,而在另一方面,科学和知识的进步使到解决的方式和工具也在不断地提升之中。更有效的态度是「灵活」:追求效果而不坚持形式。准备自己有不只一个的选择,当一个方法不能产生效果时,口袋里尚有两三个方法供你挑选。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只要练到坚持用“正确、最好”的方法,做某件事就是最理想。这样的孩子老是重复犯同样的错、或者做顽皮破坏的事,因为他们只学到坚持同一种方法,当这个方法没有带给他所需的肯定时,他就只有「再重复这个方法」这一招,而且他一定会重复,因为他需要得到肯定。
所以,必须学习到同时拥有「坚持」和「灵活」两种能力,而决定用那一种的因素是「效果」:有效果便坚持、没有效果便灵活,改变用另一个方法,然后不断地重复这个方法。人生其实就是这样的一回事,做什么事都用这个态度,事情自然顺利,自信也自然增加。
四、效果必以「三赢」为基础
发现自己并不快乐,甚至往往有很多后遗症出现?做这些事,就算当时觉得有力量,也感到有一点自信,也只是短暂的。很快,效果不能维持、当后遗症出现,那份自信便消失了,甚至会比以前更少自信。
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什么事做了自己的自信会有真正的提升?在芸芸众多的选择中,我该怎样做决定?怎样做才是对?所有这些问题,只需要一个答案,亦只有一个答案:在符合「三赢」的基础上,更能带给自己成功快乐的事,便是应该做的事。「三赢」原则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个「大家」,包括了有关事情里所有拉上关系的人,可以是一伙人、一个家庭、公司部门、企业、社会、国家、甚至世界。
很多人听过「双赢」这个词,并且很推崇它。我不明白为何会这样!所有的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私相授受、黑金政治、出卖国家、贩卖假 药、买官做等行为,都是双赢。只要两方得利,不管顾客、家人、人民、社会、国家受了伤,这怎么可以呢?所以,不要「双赢」要「三赢」!
做任何事,若果没有以「三赢」为基础,不会有效果;就算有效果,也不会是好的效果;就算觉得效果够好,也不会长久;就算有长久的好效果,也必然有后遗症。你以社会上或者生活上任何一件事为例子,只要细心看一看、想一想,你就会发现完全符合。
「我好、你好、大家好」也许对你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一时间不能理解或者做得到,那么,给自己定下一个最低的标准:无论做什么事,必须先想一想,那会不会伤害自己、伤害对方、或者伤害其他人。如果是,请不要做你必须修正你的目标或做法了。
五、设计自己人生的未来景象
人活在世上,需要有目标。就算意识里以为没有目标,潜意识里,也会不自觉地这向一些方向并且推动自己朝着那些方向走。「目标」总是现在没有的东西,不然便没有推动力了(已经拥有的东西只能让你停下来享受,运用已经拥有的东西去争取其他东西则是另一回事了。
没有目标的人是没有方向的,亦因此总是动力不足,因为他不知道应该怎样做。这样的人,也许会用“随遇而安”来美化自己的处境,然后,十年过后发现落后于所有的同学,便怨天尤人了。
我曾经问过一些大学生:“对你来说,一份理想满意的工作,什么是最重要的?”他们回答说:“开心、快乐!”我再问:“在工作中有些什么情况出现,你便会有开心快乐?”他们想了一会,回答说:“不知道,但是到那时候我自然就会知道。”不知道便不懂得怎样去做,「开心快乐」只是渺茫的希望,就像在大海上随意漂浮,能带来「开心快乐」的东西,就算在身边流过,都不懂得去把它抓住。
「开心快乐」不是可以直接追求的目标,你必须做某些事,并且要做得对,再加上一些你也许不能控制的条件,你才发现你有开心快乐的感觉。那些事可以成为你的目标,但是并不能保证一定带来开心快乐,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作出这样的保证。
但是任何的人生经验,里面都必然有可以学习、使自己进步提升的东西。所以,就算原来的目标没有达到,过程中的学习和提升仍然能够使到自己有开心快乐-虽然可能不是马上有,而是在下一次因为学得聪明了而做得好才产生的。
所以,年轻人不应把焦点放在「开心快乐」之类的目标上。良好有意义,能产生驱动力的目标是一些有明显标识的目标,即是有清楚可以看到、听到的元素,让你能明确地朝着前进,并且确实地知道你已经达到了的证明。例如,「成功完成课程」这个目标,能够凭文凭证书在手而证明达到;「创业成功」亦需要有多少营业额、加上多少盈利、有多少客户员工而确定是否已经达到(与原定计划比较)。
把目标变成那些看得到、听得到、使你有明显的感受的景象,便是「未来景象」。有「未来景象」在脑海里推动自己,便会活得积极起劲,并且会懂得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六、言出必行、言出必准
若果你想找一个简单、容易明白容易做的方法去快速建立自信,你只需要严格地奉行这8个字:言出必行,言出必准,便能使自己的自信在一、两个月内有明显的提升:不论是自己内心和外界人士的感觉,都会认为你明显地多了自信。
「言出必行」是说过的一定做。自己已经答应过的事一定完成。这里有两点要注意:第一,就算自已控制不了的,仍属自己的责任,因为那仍是自己人生的一部份。例如虽然是交通堵塞使到自己已经迟到,但是自己还是因迟到而道歉,或者缴交罚款而不用交通堵塞为借口。别人给自己的资料错觉了,自己用那资料做出的报告,还是自己的责任!自己信任谁、决定选择使用什么资料,怎么不是自己的责任呢?
第二,没有把握的便不作出承诺。严格奉行这句话不随便答应别人什么事。这样,那样随口答应的、因心软而冲动承诺的都会大大减少。
一两个月内,你因为没有欠别人的「心债」而没有感到不好意思、内心无力、难过后悔、内疚遗憾了。反之,因此你会有站得很稳很有力量的感觉,更因为别人知道你答应过的一定算数,对你很放心,因而尊重敬佩你。
「言出必准」指的是你说的完全跟你内心的识知感觉一致。当别人问你会议室里有多少个人,你不知道便说:“我不知道”;不能肯定便说“我不能肯定”。只有当你刚从会议室里走出来,在里面你真的点算过是6个人,你才应该说“6个人”。当你猜有6个人而不能肯定时,你应该说“我不知道”,或者“我猜是6个人”。没有人能够什么都知道,所以不需要害怕承认不知道会被小看了,但是如果说的话自己不能负责任,自己心虚便不会有力量了。
「言出必行」的人,别人喜欢与他一同做事,因为觉得他可靠。很快别人感到他很有力量,找人合作或者做什么重要的事,都会优先想到他,所以会感到很有自信。
一个能够做到「言出必行」和「言出必准」的人,身心合一,也与环境的人、事、物有和谐的关系,所经内心的力量很大。这两点并不难做到,由此刻开始,每说一句话的时候都先提醒自己,很快效果便会出现。
七、有所必为、有所不为
年青人的精力旺盛,热情充沛,想做很多的事,也有很多抱负,但是也容易感到挫败气馁、也容易十年过后发现一事无成,更有不少人会做了使自己懊悔遗憾的事,带着一份很大的无力感度过一生。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因为年青人的精力旺盛,热情充沛,能够做很多的事,所以需要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事。年青人若想人生路上有越来越多成功快乐,需在理解「有所必为、有所不为」这两句说话。
如何能够区分什么事「不为」什么事「必为」呢?以下是三简单和容易运用的标准。
1.「三赢」标准是第一个标准,也是必须绝对坚持的标准。任何一件事只要能够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的效果,不妨做,总错不了。就算没有当时或者直接的利益,都会有未来、间接的利益。反过来看,一些没有什么明显好处但是自己内心好奇想尝试一下的事,想一想是否这事「不会对自己有伤害、不会对别人有伤害、也不会对其他人事物有伤害」,若是,又没有更好的选择,可以去做。
2.对自己的「建设性」。「建设性」是事情能够产生累积性的正面效果,每重复一次,自己的成长、学习、和未来的成功快乐便多一分。例如帮助同学招待外国朋友,能够使自己的英文语言能力有进步、也能够使自己在面对外国人的时候更自然得体。去主动地找这样的机会,每一次的经验都是学习累积和能力的提升,便是「必为」的事。跟朋友去喝啤酒斗嘴,开心一场,但是没有什么累积性的正面效果,虽然也没有对自己、别人和世界产生什么伤害,偶然去一两次便足够维持与那些朋友的关系。如果现在有两个同学来找你,一个请你去帮忙招待外国朋友,另一个邀请你去喝啤酒斗嘴,凭着「建设性」的考虑你便知道取舍了。
3.「量力而为」是爱护自己、尊重自己的表现。每次做什么事都比上次的目标高一点能让自己进步和成长,是好的,但是不要做过份超出自己能力的事。为了炫耀、示威或者报复而逼自己去做超出本人能力的事,需要付出的代价很大,甚至往往会产生无可挽回的局面。坦诚承认自己没有的能力,才是聪明的做法。
今天的年青人可以做的和可以学习的事太多了,所以需要懂得选择和让自己培养出正确选择的习惯。自信的养成,是一个终生不断的需要,因为每天都有新的挑战,新的需要出现。一个青年人,在踏入社会之际,如果已经拥有适当的自信,就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建立美好的人生、和对国家、社会、人民有良好的贡献。
希望这篇文章对这件重要和有意义的事上有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