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我是一定要谈一谈的,尽管关于他的争议,太多了。
第一次认识小四,是看《梦里花落知多少》。这也是到目前为止我所看过的结局最悲惨的一本小说,里面所有的角色都没什么好下场。后来知道这本书也被撕得最惨,因为被指抄袭《圈里圈外》。我特意去看了《圈里圈外》,两者故事情节确实非常相似,法律最终也判为抄袭,不过事情最后的发展如何,我倒没有关注。
后来陆续读了他的很多作品。说实话,我很沉迷,甚至有些崇拜他,写文章的时候都会不自觉的去模仿他的风格。记得那时他总被拿来和韩寒比较。思想幼稚的,比较爱看郭敬明的作品,思想成熟的,看韩寒的作品。当我两眼放光地读《悲伤逆流成河》时,我哥已经在和韩寒探讨人生了。几年后我送一套书给我哥,他脱口而出:是那个郭敬明的吧。那时我才明白,原来在我哥眼里,我很肤浅。
我想很多95后的青春里,总是伴随着非主流,杀马特,许嵩,和郭敬明。除了许嵩,其他的几个词似乎已经成为了笑话。尤其是杀马特和非主流。那个时候,留着古怪的发型被认为是一种很时尚的事。发说说用火星文,每天都透露着“颓废的忧伤”。现在大家谈起来都哈哈大笑,唉,我当年真是太年轻。要是现在谁还玩非主流,那肯定会被大伙当成脑残。可是那时候,心里真的觉得很酷。
郭敬明也是如此。现在如果听说谁喜欢他的作品,那么大家就会觉得这人的眼界和思想,真的不会太高。自从他拍了《小时代》的电影,负面评价更是潮水一般汹涌而来。暴走看啥片中,有事没事都要拿他调侃一番。
而我看到这一切。我只会笑,但我不会去嘲讽他。因为我是真的喜欢过这样一个作者。现在看来,他的作品里,有很多东西我不认同,甚至有些哗众取宠,无病呻吟。现代文学史中有专门的一部分写了对他的评价,评价不太好。但我仍然想说,他的作品中未尝没有闪光点。对于感情的细腻描写,以及各种新奇的比喻,是很值得学习的。
初中的时候我喜欢看一些三流的言情小说,当时觉得那些东西写得真好。后来去翻,为作者以及当时的自己汗颜。然后我初三了,开始看郭敬明的作品,然后我高中了,开始看各国的文学著作。而我刚读初中的妹妹,她的床头,摆满了现在的我认为文笔极差,相当不入流的言情小说。
所以我想,大概每个人都有一段时间,会做一些梦。女孩子都曾幻想过自己成为公主,男孩子都幻想自己能拯救世界。每个人在自己的青春里,也会有一段时期,充斥着所谓的“明媚的忧伤”。
有人说小四变了,不再是当年的小四。可我们,也不再是当年的我们。我们长大了,忘却了青春的疼痛,而小四,却被永远的留在了原地。
有的人嘲笑他,讽刺他,以证明自己的成长。然而我并不想多说,不管外界怎样评价他,我依然会很坦荡的承认,我曾经很喜欢他的作品。
因为他留在了我的青春里。他就是曾经的我的一个见证。我不想否认我的过去。不论是对是错。
有些人,他们曾经也很喜欢小四的作品。然而当他们发现这件事会成为笑柄后,却慌忙掩盖自己也曾狂热追逐的事实,反过身恶言相向。说真的,我觉得这类人,很次。
郭敬明书里谈到有人说:你这么有钱,还不是因为我们买你的书。平心而论,这话真的非常没有礼貌。人家又没有拿刀逼着你买,都是自己心甘情愿掏的钱。何必呢?虽然没有读者,就没有作者的成功。但不是你买了别人的书别人就非得低声下气的。如果这话换成对某个明星说的,你这么有钱,还不是因为我们买你演唱会的门票吗?再换成对你家爱豆说的,你这么受欢迎,还不是因为我们捧你吗?何种心情大家自行体会。
至于小四为人如何,做了什么事,我并不打算评价。对他的赞赏我听,对他的嘲讽我也听,我关注得更多的可能是他的作品,以及和作品相关的“他”。
我想说的是,评价一个人,和评价一个人的作品,有的时候还是分开一些比较好。比如古龙,比如郭沫若,他们都是文学上的大家,但为人处事怕是很多人不敢苟同。
如何客观且理智的去看待,恐怕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要学习的。
郭敬明是我青春里的一场梦。那时我很傻很天真,很忧伤却不知道为什么忧伤。如今梦醒了,花也落了。而记忆里那个傻傻的少年,总是忧伤的少年,也随风而去,再也不见。
我笑了笑,不知该不该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