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丰田生产方式》的5个why,是让我们从自问自答这五个“为什么(WHY)”,就可以查明事情的因果关系或者隐藏在背后的“真正的原因”(HOW)。如果我们像案例中的机器停了,我们只看到第一层面:哦,最快捷的办法就是换保险丝。可是后面问题没有解决,那保险丝就会换了一个又一个,机器还是会停下来。大野耐一先生说过——就生产现场而言,他当然是重视“数据”的,但他最重视的却是“事实”。一旦发生问题,如果原因追查不彻底,解决办法也就不会奏效。因此,他就反复提出5个“为什么”。这构成了丰田式科学态度的基本精神。在我看来,这不只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提问,还是个开放式的问题,有助于我们的大脑主动思考、主动去解决问题。
A1:这个突然让我想起了某一则教育的片段,大概是这样——中国和美国的老师都给自己学生讲了同一个故事,然后在讲收获阶段时,中国老师的提问是:从这个故事我在故事主人公身上学到了什么?他有什么精神?......等等封闭式的问题。而美国老师的提问是:我们在故事里看到了什么?(基本上孩子会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而不是单单只注重某一个体。)然后老师会继续提问:哦,为什么这样?为什么看到?为什么你喜欢这些?答案就像洋葱一样,一层一层被剥开,让我们看到里面的精髓。反过来思考,孩子的思维在这时是得到了开拓,也给予他们主动出击的机会,而不是把他们绑死在一棵树上。
A2:下面是我家的一个例子:爸爸要上班了,貌似没跟阳阳(2周岁2个月)say goodbye就把门关了,阳阳气得边飙眼泪边拍打门。我赶快赶出来,这时爸爸打开门了,生气的说:“你干嘛脾气这么坏,打门干嘛?”我却慢慢走上去,蹲在阳阳旁边问:“宝宝,你是想跟爸爸上班吗?”(阳阳含泪默默不语)我又接着问:“你是想跟爸爸说再见是吗?”这时他改用期待的眼神看着爸爸。(我暗示爸爸先别走等一下)“那阳阳你跟爸爸拥抱下,说再见可以吗?”阳阳没听完已经冲上前主动和爸爸拥抱了,出于意料笑容立刻在他脸上绽放,还清脆的道别“爸爸,byebye。”爸爸离开后,他完全没有当时拍门那怒气了,也没有那打转的眼泪了,还冲着爸爸的背影byebye。(我心里默想,他需要被认可吧,需要认真的道别而不是默不作声的离开。)事实证明我们对于孩子的行为解读也可以用上5个why的提问。像阳阳的行为,如果我们在不提问的情况就可以看到他有不情愿的情绪,而且直接发泄出来。按惯例的处理就是制止他,否定他。但是我们知道了5个why可以引出答案,那我们就要慢慢给他提出why,但是要对于年纪小的小朋友提问就可以了,不一定是要问全场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而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比如提问:为什么打门啊?答:因为爸爸走了,我生气。提问:为什么生气啊?答:因为爸爸没有跟自己说byebye。提问:那我们要怎么去解决啊?答:抱抱爸爸然后说再见。提问:那以后爸爸忘记做这个了怎么办啊?答:由我先跟爸爸抱抱和说再见。提问:如果其他人呢?答:也用这种方式。这样我们不但得到了答案,也让宝宝动脑筋想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