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只有接受自己的普通,才能变得特别啊

图片发自简书App

每个孩子小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很特别;当他们逐渐长大,很多孩子会发现,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不同,不过都是这芸芸众生的一员罢了。产生这个意识的过程,往往是痛苦的——没有谁会突然长大,不过是有所失望而已。

白驹过隙,几十年后,绝大多数人都忘记了自己当初是多么伟大的来到这个世上,大家都学会了,怎样怀疑自己,麻痹自己,说服自己,“我有什么了不起的呢”。

日子带给人的折磨,往往不是“平地一声雷”,而是“温水煮青蛙”。还没来得及发现,便已成了生活的奴隶,从此再不去奢望自由,只埋怨自己为什么如此懦弱。

今天是2018年8月27日,对我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所以我要把它记录下来。

我如此庆幸,发现了一点于我而言的生命真谛——每个孩子都是普通的,反而是经历过春花秋月的我们才变得和其他所有人都不一样啊。我固执的不愿描述为“饱经沧桑”,因为我觉得,所有经历,都是上天的恩赐,都让我们与他人区分开来。

承认初始的自己很普通,然后才能看得见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那么多年以后,无愧于己,即使不是最棒的,也一定是自己心中最特别的。

“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我不知道是否传达清楚我的本意,但写在这里,希望与大家分享这一刻的我。)

图片发自简书App

附:高中时期的“周记”

写于2015.3.26

我经常感到生活枯燥且乏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的生活一成不变,我甚至丝毫不明白生命的意义。难道生命本身就是这么单调吗?每一天,起床,上课,吃饭,睡觉,从很久以前好像就是这样。当我还处于初中时,我把改变的愿望寄托在我想象中美好的高中生活。可是,现实就是这么现实,把我撕碎时它毫不费力。所以现在正处于高中的我,又把改变的心愿寄托在我还没有想象的大学里。可当它真的来到的那一天,我会变得快乐吗?或许那时,脱离了那么多条条框框的我已经变得和它们本身一样呆板和令人生厌了。或许那时,我那么多可以自由的时间就藏进了被窝中——现在不是绝大多数时候就这样吗?可我不甘心啊,我明明是个有梦想的人,我是个人啊,为什么要像台机器一样的活呢?

有时候看到老师在黑板上留下字迹的时候,我会想,这是不是他们最初想要的生活呢?我的人生只有这个一个三年,我都已经对此感到疲惫厌倦了,那他们呢?当生命切割出数个三年重复上演,他们还依然快乐又充满激情吗?也许,这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原计划,他们也没有对此感到快乐或厌恶,只是在时间的齿轮之下,他们接受并习惯了这种单调与平淡。可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在某个一如既往的瞬间,想起自己儿时的梦想。

“你们大人是不是到了一定的年纪就没有梦想了?”这是我对舅舅说的话,当时我正在向他们描述自己想象中的辉煌。我根本没想到舅舅回应我的是那样一个眼神——充满无奈与困惑,他好像压根儿没想到我是这么想的。他说,“并不是没有梦想了,只是没劲追了。”他那哀叹的语调令我至今记忆犹新。“那年轻时为什么不追呢?”这是我那天没问出口的问题。

这周,郑老师向我们讲了几个白岩松总结的生活窍门。其中两点令我印象深刻:学会妥协,接受平淡。郑老师当时表现出了对这几句话的强烈赞同,底下没一个人吭声。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反正这正是我所厌恶的。如果每一个人都像现实生活折服,那我们如何进步。这个世界绝对需要平凡的人,可它更不能缺少的,是不凡的人。今天,当我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或许每一个大人都会笑,因为当初的你们或许还有着拯救世界的梦想,可最终的结局却是惨败。然后每个人都去找了个地方消磨剩下的时光,学会了妥协,接受了平淡。在我看来,这根本不是生活的法则,而是失败的法则。

或许有一天,我也被生活狠狠地打垮在地,现在的我希望那时的我能够挣扎着站起来,即使可能会被再次击垮。可正如海明威所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