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先生的文字

我很喜欢余秋雨先生的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哀而不伤。

一、文风朴实,情感流露自然

说实话,作为一个文学素养不高的高中生,我不喜欢冰心女士的作品,原因就是:读不懂,而且文风做作,她运用太多象征手法,但象征很奇怪,而且抒情过于直白,反倒像无病呻吟(可能我只读过《繁星春水》就妄下结论的行为应该被控诉)另一位大文豪——鲁迅,我也喜欢看他“骂人”,但鲁迅着重情感的“愤怒”,而余秋雨注重“叙说”,情感饱含无奈哀愁,比鲁迅更细腻,更温柔。

我同学曾说,她喜爱余秋雨的文字,读到一篇文章,她真的哭了。不是看着哀嚎般的哭诉而哭,而是丝雨如愁般地伤感。也就是说,余秋雨的文字把人带到了当时的环境里,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深处,让我可以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每一位角色的内心。他的情感,隐藏在文字当中,需要读者细细品味,他只是把事件叙述出来,娓娓道来,没有议论抒情的语句,文字表面看上去不含有任何的主观情感,他的文字要品。

余秋雨写故事结局极力渲染却欲言又止,留下读者无限的思考和想象,真正悲剧性的结局并不是“哭喊”,而是“笑不出来”,在艺术上比那些呼天抢地的眼泪要成熟得多。也就是结局让人难受辛酸,只是叙述,就让人忍不住加大力度地描写悲剧,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无声的独白和寂寞。

二、阅读视角剧烈转换

上文曾说,我读余秋雨的文字,可以真正走进每一个角色,何也?因为余秋雨写文章时角度是剧烈转换的,一会儿以这个人物为主人公写内心独白,一会儿又可以转化到另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上,这是文章的可贵之处,也是吸引我的原因。

三、散文如小说般精彩

有人说,“如果视角剧烈转换,还是一篇优秀的小说么?小说不应该围绕主人公么?”正要说,这两篇文章都是散文,所谓散文,“形散神不散”,余秋雨巧妙地通过散文的方式塑造了小说的角色,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剧情跌宕起伏、环境描写恰当自然,正是如此,我才会一读再读也不觉得枯燥。

说实话,没有什么文字能让我一读再读,但《牌坊》和《信客》我前前后后读了不下三次。读余秋雨的文字,就像咀嚼橄榄,不像其他水果入口就有甜味,而是越嚼越香,狼吞虎咽并不能很好地尝到橄榄的内涵。也许有人说我的解读根本就是错误,但何必控诉我?只要文字让我感受到心灵深处的呼唤就是好的文字。

余秋雨的文字,就是我所认为好的文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个世上千万别做既不喝酒,又不吸烟,更不吃喝嫖赌的男人,不然,你这一辈子要打光棍。 女人喜欢的什么?什么都会的男人...
    风一样神阅读 2,515评论 0 0
  • 一 我出生于1988年。自我有记忆开始,世界对我而言就是世界该有的样子,直到我的父亲精神病发作。 我的爷爷是军人,...
    墨菲的世界阅读 908评论 2 1
  • 彩虹沙滩阅读 772评论 0 0
  • 和老人相处,他们的教导和思想,和妈妈不一样,没关系的,你凭自己的感觉去学习。他们小时候没读过什么书,也只有一些过往...
    阿Q7号阅读 49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