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铁里程到轰炸机的研制,从量子卫星到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屡屡传来的佳讯让人们情不自禁的感慨。这正是我们少年人接过责任的重担,发扬科技的荣光,挺起中华脊梁之时。
如今的中国,科技发展已经摆在了国家战略的重要位置上。然而,随着国家安定繁荣局面的日益巩固,我们渐渐发现,需要吃苦耐劳的科技领域似乎陷入了一个尴尬境地。一项国际调查显示,中国孩子长大后想进入科学领域的很少,这似乎只是孩子的职业选择,却又反映了一个问题------科学领域冷冷清清,文娱领域却欣欣向荣。
这是科技的幸运,也是不幸。幸运之处在于,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变革,无论其他领域如何枝繁叶茂,树大成荫,无论其他职业工作者如何起起伏伏,我们的科学工作者都能守住初心,不为外界所影响,颇有一种"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科技领域的不幸也正在此。人人都羡慕娱乐明星、时尚名模光鲜亮丽的外表,咖啡师浪漫小资的情调,企业家前呼后拥的风光,却无人关注冷清寂寞的科研领域,甚至连孩子们"我要当科学家"的梦想都被抛弃,可见社会对科学的不重视到了何等地步。如此情况下,又怎么能奢求科学领域长出参天大树?
前不久一则"女博士长期泡在实验室,被诈骗八十余万"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这让很多自以为是的人大加嘲讽。"十年不看朋友圈"也被拿出来反复批判,好像错的不在于诈骗犯,而在于女博士。倘若没有科研一线工作者日夜工作、废寝忘食,哪会有北斗卫星的发射,又哪会有天眼领先世界的荣光,国人也不会在提及中国科技时两眼放光,满满自豪了。因为科技工作者的甘于寂寞而横加指责,这岂不是对科学最大的污蔑?长此以往,如何让科技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科技师周敦颐笔下的莲,亭亭玉立,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是王冕家中的墨梅,洗砚池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但这不是让科学与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产生距离感的理由。史蒂夫·乔布斯曾言: "你须寻得所爱。"只有真正了解科学,关注科学,才能爱上科学,甚至把科学当成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还科学一个纯净的环境,让科技工作者得到公正的对待。责任在社会这个整体,也在我们每个人,更在每一个年轻人。易卜生说:"你最大的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只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名为"科学"的利器,才能让科技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令中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科技正等待我们去创新,中华脊梁也将由我们挺起。
(作者,平泉一中高一,一班邢雪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