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日起开始读《终身成长》,体会作者笔下的成长性思维,今天看到了自己的变化。
起因是期末的乒乓球考试。上星期我考了第一次的乒乓球推挡,结果大失所望。此前,我一直认为自己的乒乓球技术不错,至少应付考试是没问题的。但疫情以来一直都在线上上课,上周也只是线下练习课的第四周,需要和新的partner磨合,对方的球技也不是很好,所以我也没掉以轻心,认真练习了。鉴于我对自己技术的自负,我一直把达到满分当作目标。结果,到了考试的时候,心脏不受控制地怦怦怦跳,动作僵硬,精力不集中,最后的结果离满分很远。我备受打击,整个人的状态从懵到极度生气再到极度难过。
今天我考了第二次推挡,也是最后一次。最后的结果虽然只比上次好了一点点,但心里非常开心。其实两次的成绩差不多,但为什么心情相差那么多呢?我开始回忆在考试之前我的心理状态。
第一次考试,我想一鼓作气,一次就拿到高分。用书里的话解释就是太看重最后的结果,如果结果好就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如果失败了就否认了自己的能力进而否定自己。我深刻地记得有一年考高代,考试的时候死活都想不起来一个公式,考完我就崩溃了,开始疯狂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一事无成。这就是典型的固定性思维。
第二次考试,我告诉自己,只需要比上次有进步,不丢不该丢的分就可以。练习的时候,我就只专注于看球和接球,也不搞计时练习了。考试的时候也没那么紧张了,考完之后一身轻松,因比上次做得好而满心欢喜。成长性思维就是这样,关注自己取得的进步和获得的知识,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持续努力持续进步。
固定性思维和成长性思维的差异还体现在失败后的归因。拥有固定性思维的人在经历失败之后,会把原因归结为外部因素。比如,我在第一次考试失败后,就把原因归结为对方的水平太差,拖累了我,而且分还比我高,导致我非常生气。而拥有成长性思维的人会从自身找原因,反思自己是不是不够努力或者自己的方法还需要改进。
成长性思维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比如制定计划。定计划的时候把目标集中于自己的进步上而非完成数量上,会更有成就感也更容易坚持下去。总结一天的成果时,落脚于自己比前一天的进步,你会对自己的每一点进步感到欣喜若狂,发现自己真的很棒,自信心就这样一点点建立起来啦。
《终身成长》这本书里介绍了更多固定性思维与成长性思维的差别,拥有成长性思维的意义,以及如何培养成长性思维。假如你有和我之前同样的思维,别急着放弃自己,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