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
坠叶惊离思,
听寒螿夜泣,乱雨潇潇。
凤钗半脱云鬓,窗影烛光摇。
渐暗竹敲凉,疏萤照晚,两地魂销。
迢迢,
问音信,道径底花阴,时认鸣镳。
也拟临朱户,叹因郎憔悴,羞见郎招。
旧巢更有新燕,杨柳拂河桥。
但满目京尘,东风竟日吹露桃。
这首词的内容算是最常见的了,就是讲想念心上人。描写各种愁,各种怨,各种睡不着,各种盼归。
内容本身是有些无聊的,今天的人,似乎也很难体会那时文人与歌妓之间的情感。似露水夫妻萍聚朝夕,却又有心意相通的知己情分。
摘录它,是因为写得真很不错,有几个很让人难忘的句子。而且整个布局细细想来应该也可让我们更了解美成的风格。
先说语言,第一段里尽是好看句子啊!
“坠叶惊离思,听寒螿夜泣,乱雨潇潇”。前面的“秋宵”说明天色已晚。女子想必正深深沉浸在哀愁之中,一时忘我。忽然一片叶子掉落的声音将她从思愁中惊醒。“坠叶惊离思”,极写夜之静谧,和女子的沉思之深,简直绝妙好语。待恍过神来,只听见“寒螿夜泣,乱雨潇潇”(螿和我们常看见的蛩、蝉应该差不多,都是秋虫的意思。)安静的夜晚,寒虫鸣叫像细细哭泣,风急雨密,萧萧作响,更进一步加重这凄凄惨惨的氛围。
随后一句,“窗影烛光摇”又是极生动的一笔。烛火被风摇曳,仿佛心思一样恍惚。而此情此景又叫人想起有情人“共剪西窗烛”的温馨时刻,无奈人单影只,愁思更浓。
后面的“渐暗竹敲凉,疏萤照晚”,用一个“渐”作为领字(词里用来引出下文的字),将注意力又转向窗外。我读到“暗竹敲凉”的时候简直感到心惊,再一次感叹汉字能够表现的意象竟能如此丰富而生动。因天色晚,竹子是隐在暗处的。“敲”是风吹竹摇以致互相敲击作响,同时敲击的“梆梆”声也显得静夜愈静。紧接着“敲”后面跟一个“凉”字,似乎不通顺,但仔细体会一下,深夜里听竹子被风摇动,似打更声声催人,而身心阵阵渐凉的感觉,就会赞叹这一句写得实在精致得很。
说完语言再来说说整首词的布局。
首先这个词牌名《忆旧游》据说为周邦彦首创。看这个词牌,觉得词的第一视角应该是男性(一般男性才到处游乐,然后到处留情嘛),旧地重游的感觉。而整个第一段我也觉得是从男主人公角度出发而写。第一个“记”字,似乎是这位男主在自己所处的地方,记得(或想象)女主如何在故地思念自己。然后在最后一句,用“两地魂销”来说明,不只你(指女主)一个人在思念我(指男主),我也在思念你。
接着第二段,从“迢迢,问音信”开始,视角就从男主切换到了女主。心上人远在他乡,为了得到他的讯息,不惜常在路边花下,细细分辨马匹到来的声音。也曾想着去登门,却害怕被他看见自己因相思而憔悴的容颜。更何况,也许他已有新人陪伴,正如“旧巢更有新燕”,也似杨柳轻拂,却留不住桥下流水径自流走。只见许多京城归来(马匹踏起)的扬尘,却没有一个是他。“东风竟日吹露桃”直是女子口吻,比自身作桃花,在苦苦等候中,水润恰似花上露水,整日整日地被风吹干了,直言人之憔悴枯损。
整个布局和视角切换相对其他长调来说不算复杂,但很有条理,也很自然。然而句子虽然漂亮,虽然也有写到“泪”、“愁”等等,却总好像作者用很精美的金属衣包了一层,把血肉情绪都裹在里面,传递出的只有一种疏离感。不知这是否就是清真词(周邦彦号清真居士)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