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父慈母思维:读书速度大幅提升的高效思维模型

朱伊斯读书关于《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第五篇读书小札,欢迎品鉴。

读书

社会上有这样一类人,我们称之为大神、天才,他们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似乎读过很多书,谈吐风生,内容涉及经济学、哲学、心理学、生物学、历史等庞杂的知识。

他们为什么能这么厉害?难道是因为他们真的一本接着一本读完各种类别的书,而且还能说出书中的精华?

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他们一定有独特的阅读方法,可以很快地了解一个领域的知识点。

如果我们能有这样一个方法,用不着读完一本书,而是凭借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梳理作者著作的线索,以及一本书的序章、目录,就可以猜出一本书的主体内容,那么我们也可以成为“大神”。

01 底层思维模型

我们人类的基本思维逻辑,永远是在两组对立的价值观之间做选择。

如今,很多国外的研究生考试,都是在考这样的内容。比如GRE作文、托福作文,他们考试的内容都是这样的:“科技是否改变了人类的境况”“慈善是否有助于改善落后地区的面貌”。甚至极端一点,还有“媳妇和亲妈同时掉河里了,该先救谁”这样的题目。

因为几乎所有的理论著作都是在论证两种对立的价值观谁对谁错,这样才能自圆其说。

上述的话说明,我们所有的逻辑都是围绕两组对立价值观做选择。事实也确实如此,大部分的矛盾、冲突,都是双发的利益、观点冲突,互相对立。

我是学理工科出身,二进制就是系统底层逻辑,不是0就是1,没有其他选项。不管是中文、数字,我们键盘输入的任何东西都被转换为二进制的0和1在系统中使用。这就是计算机系统底层思维逻辑。

如果在深入,就是计算机硬件的底层,就是0代表的低电压和1代表的高电压,形成的电信号传输信息。

这是计算机的底层思维逻辑。掌握了计算机的底层逻辑思维,我们学习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才能事半功倍。

那么我们人呢,如果掌握了底层逻辑思维,也能做到认知的事半功倍。

《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一书中,我就学到了这么两种思维方式,能帮助我们实现“大神之路”的底层认知思维——严父思维和慈母思维

02 严父思维

严父思维强调个人奋斗的力量。

严父思维的核心理念是,要有出息,就要靠自己奋斗。就像销售类的职业,销售A每天勤奋努力,积极开拓客户,发现销售机会,业绩好,提成多,所以收入多。而销售B每天不努力工作,等客户上门,不积极主动地去想办法提高销售额,就赚不到钱。销售A收入高是应得的,而不是把自己赚的钱分给销售B。

严父思维的人,他们不相信集体,也不相信权威,他们只相信自己。因此,在思维深处,它们主张让每一个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哪怕是个贩夫走卒。

03 慈母思维

慈母思维强调集体的力量。

慈母思维强调的是和谐,集体最大。这个销售部,发工资不看个人的业绩,而是看整个部门的业绩,然后把收入平均分给销售们。销售A业绩好,销售B业绩差,整个部门的业绩一般般。相当于销售A赚的钱,部分补贴给了销售B,部门好集体好才是真的好。

慈母思维的人,他们愿意把权力交给集体,由集体来决定自己的命运。这个集体由一些先知先觉的伟人领导。

04 用底层思维去认知

严父思维是强调个人奋斗的力量,慈母思维则是强调集体的力量。每一种理论、学说、认知的背后,基础逻辑思维都是基于这两个思维模型,用这两个思维模型去理解认知,就能做到事半功倍。

(1)自由VS公平

从这两个核心要素出发,我们可以推导出下面的逻辑:先看严父思维。因为社会的繁荣来自于个人的奋斗,所以个体的价值是终极价值,所以任何人或组织不能以任何形式剥夺个人的自由。因此,自由是无价的。再看慈母思维。社会的和谐,集体和共同体的命运是终极价值,因此在必要的时候,个人应该让渡一部分权力,回报身处的共同体。因此,维护平等和公平是政府的责任,集体和共同体可以有一定限度地要求每一个个体出让一部分权力。正因为严父思维和慈母思维之间的差异,于是就有了自由和公平之间的矛盾。

这是书里用严父慈母思维来理解自由和公平的推理。

(2)鼓励个人奋斗VS干预富人

严父思维认为:社会需要奖励机制,鼓励个人奋斗,因此社会可以允许一定程度的等级分化,甚至出现贫者更贫、富者更富的局面,共同体都不能干预。中国古代的无为而治、黄老之学,现代社会的里根-撒切尔改革都是基于这一点。而慈母思维则认为:因为公平和平等是至上的价值,所以任何人不能凌驾于平等的限度之上,绝对不能允许出现富者有连阡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况,因此共同体可以利用一定的方式,对巨富的人进行干预。在现代是税收,在古代可能是重农抑商之类的主张。正因为严父思维和慈母思维之间的分歧,于是就有了政府是否有权干预富人生活的问题。

这是书里用严父慈母思维来理解鼓励个人奋斗还是干预富人的推导。

我们掌握这两种思维方式,用底层思维来理解我们看的书籍,就能快速地掌握一本书的基本逻辑、核心观点和核心证据。那这样再去读书,能不提高阅读效率吗?读书能不快吗?

但是有一说一,我也还在学习这种思维和尝试的过程中,如果你也感兴趣,或许可以一起试一试?

愿我们爱上阅读,高效阅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