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自2014年在浙江、上海启动首轮以来,全国各地分阶段分地域稳步推进中。2017年,京津鲁琼作为第二批试点省市开始高考综合改革,并在2020年迎来了首批“3+3”新高考考生。2019年,广东、江苏、河北、重庆、辽宁、福建、湖南、湖北8省份作为第三批新高考改革试点省市,采用了“3+1+2”方案,在2021年也将迎来新高考“首秀”。

在这个相对陌生的高考机制下,为了给即将选考的低年级一些警醒和建议,同时也让大家对新高考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我们整合2020年新高考的部分“现象”,仅供参考:
1、学霸厮杀惨烈,中上游考生成炮灰
高考成绩出来后,北京、天津两省超700分人数暴涨,尤其是天津超700分人数高达241人!
从前期搜集到的各省选考数据来看,学霸选考物化的概率很高,考高分不易,而成绩略差一点的考生可能会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科目,这样就导致了在等级赋分制下,大家的总分越来越集中,除了极少数尖子生不受影响,剩余中上游学霸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
2、名校成“前浪”,成绩遭碾压
今年山东省还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传统“名校”高考成绩翻车,反而涌现很多成绩亮眼的“小透明”学校。
这也很好理解,一般重点中学的生源很好,在文理分科的时代,基本上都是重理轻文的,这些高中的尖子生大都会选择传统的“化学+物理”。所以,新高考的赋分制度之下,本校竞争激烈,重点高中的整体成绩也被迎头一击。
3、没选物理,填志愿太难了
2020北京某李姓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问题:
李某某今年高考成绩568分,选考科目为化学、生物和地理。他不想学文科,可理工类的其他专业如土木工程、电力、计算机、自动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与电子科学类、测控技术与仪器类等都要求必选物理。
所以只剩下化学、生物、药类、食品、环境、材料、农林、医学及不限选考的偏文科专业。
学医吧,分数太高,外地学校如山西医科大学对临床医学又提出了“物理+化学+生物”的要求,他只能望之兴叹。
这就可以看出,今年新高考选考物理的优势在报考志愿上完全展现出来了。根据2020高招要求,报考物理后,理论上可选专业覆盖率最低在97.4%,而没物理的选科组合中,史地生可报专业覆盖率仅为52.9%。尤其是想考清北等名校的专业大部分都要选考物理。
4、文科生进名校今年更比往年难
选科偏文的考生几乎只能在不限选科专业上才有资格报考。拿文科生青睐的北大、人大、南开、复旦、南大5所名校来说,今年这几个综合类高校的不限选科要求的专业数量太少了,而只有这些专业全部录取偏文科考生,文科生今年进入这5校录取人数才能与往年文科录取人数基本持平。
对于往年理科招生计划远远大于文科的清华、北航、浙大、上交、同济、哈工大等高校,留给偏文科选科的考生机会则更加小。
新高考改革第一年的落地,出现各种问题也是必不可免的,但“选科、选专业、选高校、志愿填报”等问题,家长、学生一定要引起重视,尤其是选科及志愿填报!学生的选科,关乎高考选专业以及院校,更关乎孩子的未来,家长必须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