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中的二八定律
曾经在直播间听过萌姐和冯唐的连线,说到职场中成事的二八定律,也就是说用最高效的20%的投入去取得80%的成效。
冯唐,协和医学院的高材生,后来又成为麦肯锡合伙人,但为众人所知的是他的畅销小说,特别是“动物凶猛”, 后来被改编成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这一个个的title, 对我来说,像一座座不可逾越的山。 隔行如隔山。 普通人能占领一个山头就很不错了, 他冯唐干啥成啥。 所以, 对他得新书《成事》,我也是充满了“敬畏”。
直播间里,他推销这本书的时候,反反复复说到的最重要的定律就是二八定理。我起初并不是十分理解,追求完美、魔鬼总在细节之处,这样伟光正的大道理一直控制着我,所以,对于这种只要花20%的力气,就能做成80%的成果,并且不必再追加投资的理论, 说实话, 我有一点抗拒的。 但是,我在职场中也是曾经犯了这样的错误, 在一个岗位上, 一直觉得自己没有做到极致, 于是乎, 一年又一年, 克服了一个问题,明年又会出来第二个问题, 完美好像总是那么指手可待,但又遥不可及。 蹉跎下, 我也顺利的拿到了终身员工奖,然而我却在一个岗位上一年又一年的徘徊许久。
职场中,甚至于职业生涯中的二八定律,告诉我不要追求完美。当你的投入和产出呈线性比例增长的时候,应该投入,也就是用20%的投入获得80%的成效; 当追加投入后的边际效应开始降低以后, 就可以考虑将资源用到其他项目上去了。 这样才能保证最终的收益最大化。 同样道理, 对于职业生涯, 如果一个岗位用一两年的时间就可以达到80%的成效, 不必也不要对这个岗位太过留恋, 为了追求剩下的20%,可能要花掉80%, 用这个来启动一个更高更新的职位不香吗?
当然,这样看来二八定律和追求极致卓越有点冲突。大喵以为,要找到那个平衡点,也就是边际效益开始下降的那个点,就可以考虑换项目或者换岗位,甚至于换工作了。打工人,只是打工而已,只是用时间换工资而已,不必纠结那么多。
一喵之言, 也许是喵不够上进、得过且过的理由。 总之,喵为自己这么晚才参悟这个道理而后悔。希望小伙伴们不要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