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选择哪一个?
一、60秒钟的痛苦,或者
二、60秒钟的痛苦,再紧跟着30秒钟的轻微不适。
尽管第一个选项听起来更好,但如果你体验过它们两者,你会惊讶于后者的感觉会比前者好很多。
这其实是由于我们今天要提到的“峰终效应”(Peak-end rule)所导致的,它说的是我们在评价一件事情时并非通盘考虑,而仅仅是以尾声部分的感受为判断依据。
正如关于认知失调的那些研究一样,第一次关于峰终效应的研究也得归功于著名心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
在1993年,他和他的同事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松、查尔斯·施莱伯以及唐纳德·雷德梅尔在《心理学》期刊中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文的标题取得很有意思:《什么时候更多的痛苦是首选(When More Pain Is Preferred To Less)?》
在实验中,他们请受试者将一只手伸入14℃(这个温度被国家冷水安全中心认定为“非常危险”的游泳温度)的冷水中保持60秒钟时间。然后,再请同一批受试者用另一只手做同样的事情,并且还要求他们在冷水中额外保持30秒钟时间。但受试者们不知道的是,实验者正慢慢地将水温加热到15℃(仍然刺骨,但明显会好受点)。最后,实验者请受试者自己来选择以哪种方式重复第三次实验。即使从技术上来看,第二种要比第一种在受试者身上施加了更多的痛苦,但绝大数受试者都选择了第二种。它们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实验结尾的时候后者的痛苦明显要比前者轻。
卡尼曼和他的同事通过让受试者观看电影短片、接受结肠镜检查,甚至观察其他人的不适状态来重复验证上述假设。一次又一次的实验结果让他们发现,人们对于痛苦体验的评级是可以通过对比整体不适水平和结尾不适水平来预测的。并且这与痛苦体验的时长无关,人们记得最清楚的还是最后阶段的不适感。
一项更新的研究通过轻松的实验内容也证明了这个结论:人们通常更愿意只选择一件免费的好东西(在这些实验中用的是评价非常高的DVD影片或者巧克力棒),而不愿意选择一件好东西搭配着另一件稍微差一点的东西(比如评价一般的DVD或者一片泡泡糖)。
如何利用好这个效应
知道你的认知偏见,能帮助你“黑”掉你未来的可能的感受。苏珊·克劳斯博士指出,下次如果你想让你的记忆变得美好,请记住这三条建议:
- 当你沉浸在一件事的负面体验之中,请你关注你获得该体验的最初目的是什么。比如当你对食物不满意了,你就该想想没有吃坏的感觉是有多好。
- 不要让细微的不适感毁了你美好的体验。如果服务员在你浪漫的纪念日晚餐中忘记给你加水了,就随他去吧,你应把注意力放在你的爱人身上。
- 努力将你的体验结束在一个高的评价上。试想下,为了等演唱会的返场,堵在停车场几个小时的痛苦是否值得?如果不值,你就应该在最后一首歌的时候离开,让后让记忆停留在最美好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