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想一个问题,同样的行为,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形容词,是因为结局还是身份背景?
有许多的回答,最让我信服的:别把评判标准留给别人。
OS:
我是唯心的,自己觉得自己好就好;
我也可以是唯物的,由结局身份背景判断自己;
还可以是辩证的,内心和其他现实要素综合来看;
或是虚无的,现在想的这一切都没有任何意义,徒增烦恼,享受现在足矣。
#为什么我还没建立三观?
现实和辩证让我难以接受苦闷,
唯心使我盲目膨胀,
虚无则是给我沉沦放肆的借口。
灵魂身体一定是两个自己,不然为什么我明明知道自己如此颓废,却改变不了。
看我又在找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