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颠跛,快到彼岸,虽没淹死,但不是用老师传授的正宗“蛙泳”游法,而是“自由泳”姿势。
以至于听书稿上密密麻麻落下了点评老师的谆谆教诲。
师傅带进门,修行靠各人,结束即是开始,以后的路更多的需要自己去悟。
温故而知新,是悟的起点,没有百转糅合,就没有知识体系的形成。
回看学习这段时间,有亮点,也有不足。
一、游姿虽不好,不沉下去是第一。
再好的游法,只要沉到水底,一切都是枉然,所以,尽管先“漂”起来。
完成课件,完成笔记,完成作业是学习的基本要务,虽然勉强,但态度端正。
二、学会“换气”,是保证一路游下去的根本。
听书稿学习,阅读是重中之重。
再好的文笔,提炼总结能力不够,写出来只会是画蛇添足。
老师用了近一周的时间讲解阅读的方法,可见其重要性,它就好比游泳时的换气,只要能换,你就有游下去的资本。
这30天,换气不太顺,只是没憋气。
三、没有泳前氛围营造,观众也许就没有观看比赛的期望
引题破题的就好比氛围营造,不能引发观众继续下去的愿望,再精彩的比赛也只是自娱自乐,是亮点也是难点。
是先破后引,还是边破边引,你得春风化雨般运筹帷幄,还要一击即中。
之前对听书稿的破和引,虽不是水到渠成,难脱牵强突兀之嫌,好过没破就引,直接出场。
四、游泳主办方是收视率关健,奥运会和冬泳会主办不同,反响自然也不一样。
作者简介就是亮相招牌。
业内翘楚和行业新手,其影响力肯定有天壤之别,好好打磨一番,挖掘优势,像磁力一样,就会自带吸附功能。
我这次虽借了股神的东风,直接搭上了巴菲特祖师爷格雷厄姆的光,但奈何换气不顺,“叮咚”一下跳下去,也没冒个泡。
五、比赛开始,精彩出场,游泳健儿擅抓提分关健
提分关健,贵在重心。
听书稿的三项核心论点犹如串珠,把整本书有序、有节串在一起。
更像游泳健儿们从起跳入水到成功抵达的一气呵成,不能偏向,也不能断点。
否则,就跟泳赛一样,泳服再靓,动作再多,也只能算个“花样游泳”,与激情呐喊的观众没有关系。
我这次估计不只是偏向、断点的问题,有可能是断篇!
本次学习实属不易,亮点不亮,任重道远。
深知没有埋头苦干的死磕,上千人的培训中,想要上稿,不是易事。何况,平台的关卡也不是显摆。
唯有学习,一路向前,方可超越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