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让当今社会多数不愁吃穿的年轻人依然特别在乎钱?

近日,知乎出现的一个问题迅速冲上热搜,引发将近两百万网友热议。

该问题是“什么原因让年轻人特别在乎钱?”话题如此常见、如此常谈。

可这司空见惯的话题依然引发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

那么问题又来了,大家一看到该问题,想到的一定是不仅年轻人在乎钱,只要是个人,都在乎钱。

当今社会,大多数年轻人的起点已经不愁吃穿,为何年轻人还是对钱如此执着?

有网友说了:当下大多数年轻人的目标是不想在乎钱,但不在乎钱的前提是先有钱,要有钱必须先在乎钱,所以不在乎钱的手段是在乎钱。

是的,我们生活在跟从前不一样的时代,自然起点和目标都不是以钱为前提,可是没有钱,又阻碍了实现目标的毅力和决心。

01

时代不同,起点不一

我想,在你阅读过的书籍里,一定有路遥笔下的《平凡的世界》。

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在那个年代,对于孙玉厚一大家人来说,连吃穿都是问题,每天为生计挠头发愁,都是常态。

我印象最深的片段,是孙少平穿着破洞衣衫,在所有同学都打完白馍甲菜后,他见人群稀落之后,怯生生的去拿所剩无几的黑馍丙菜。

是的,他这个年龄已经有了超乎同龄孩子一般的自尊心,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应。

由于家里穷的叮当响,他吃不起一份甲菜或乙菜,为了维护自己身为一个男子汉的自尊心,他只能避开那些让别人窥见他窘迫的瞬间。

可见,吃与穿对那时的孙玉厚一家人来说,才是生存的起点。没有钱的支撑,少平在学校里活得也是小心翼翼,不敢在同学面前抬头。

对当时的孙少平来说,钱就是他的尊严和底气。

所以说,钱是人的胆,有钱使人胆量倍增。

反观当下,我们生活的时代,多数年轻人从小衣食无忧,没有为吃穿吃过苦、熬过累,几乎不知道从前那个时代的人对于吃穿的概念。

像学生疯狂倒饭、去餐厅点菜点一堆吃不完、好好的一个白面馍直接扔掉,此类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他们的起点早已不是吃穿,而是在萎靡的物质生活里寻求一个新的起点来作为前进的动力,所以年轻人更需要钱,需要用钱让自己在吃穿的基础上多出一些生活的色彩。

时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起点也越来越高。

年轻人在乎钱是一定的,而且会越来越在乎钱。

02

追求自身,精神富足

当人们吃与穿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以后,人们总要探索精神需求。

精神,即一个人的精气神。 

之前看到网上的一个事例,一个同学由于家里穷困潦倒不幸得了抑郁症,经医生医治后,精神状态渐渐好转,但起色甚微,随时有再次得抑郁症的风险。

不过,没过多久,这位幸运的同学家里赶上拆迁,拿了一千多万拆迁款,抑郁症随即康复,整个人神清气爽,活蹦乱跳。

后来的他,学会取悦自己,自我疗愈,培养兴趣爱好,读书、喝茶、养花、旅行,几乎一直在精神上放松自己。

慢慢地,精神状态越来越好,人人见他都说:小伙子精气神真棒!

这恰恰说明,一个人光有物质需求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在精神上丰富自己。

然而丰盛自己的前提依然还是钱,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俗语用在这里毫无违和感。

可以这样说,钱就是人的精气神,有了足够的钱,只要自己想追求精神上的富足,便可以义无反顾去追求。

03

心存善念,贡献利他

有句话说的好: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人永远不会安于现状,满足于当下的生活,更何况还是当今时代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呢。

当自身的需求都一一尝遍后,便开始关注人世间那些连温饱都无力解决的人。

当初没钱的年轻人自己连饭都吃不饱,可见到街边一只流浪狗都心生爱惜,这可能也是当下多数年轻人的现状吧。

后来那些没钱的年轻人有钱了,更不会只顾自己享受,反而大发善心,愿意帮别人一把。

还记得著名音乐人韩红吗?善良这个词,就是对她这一生最好的诠释。

她,既是歌手、又是慈善家、更是280个孤儿的母亲。

为什么关于她的称号如此之多呢?

她是娱乐圈的一股清流,在她还是年轻的无名小卒时,收养了一个孤儿,并将发生在孤儿身上的事例为原型,写下了《天亮了》这首歌。

歌一出,韩红火了,韩红的歌声传唱到大江南北,无数人为《天亮了》感动落泪。

不仅如此,此后的韩红,更是连连投身公益事业,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无论是灾情,还是疫情,韩红始终奋战在一线,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一份温暖,一丝亮光。

她永葆善念,甘于奉献,有利他精神。

我们正年轻、正青春,当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我们只要心存善念,便会为他人保驾护航。

04

当下年轻人,应该在乎钱,不能羞于谈钱。

老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钱是年轻人的底气,梦想和精神需求都需要金钱来支撑,做善意的事更需要钱。

所以,当今社会年轻人依然爱钱,更会一直在乎钱,这没有错,也不必觉得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