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碎砖块到整体大厦-业余到专业的精进之道

关键词:零碎  整体  知识点  知识体系  底层逻辑  关联

字数:930,建议阅读时间3-5分钟

这周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中有一篇文章叫《专业与业余的区别》,其中有一个观点令我感触颇深。

吴军老师认为,专业人士常常掌握了成体系的知识,而业余人士只是掌握了一些零碎的知识点。这就造成前者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后者只能应用所知的一些知识点。

对此我深以为然。

我自己正在学习商业知识,我发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进行案例分析的时候,喜欢把知识点往上面套,比如学习了社交红利之后,不管对方是做什么的,都会出主意,你应该利用社交红利啊,建个微信群,把人拉进来,然后通过互动增强用户黏性,激发重复购买。

这话其实就是万精油,好像放在哪儿都行,实际上很多时候是不适合的,需要根据企业所在的行业和具体情况来看。有时候,直接和社群合作,比你自己去运营一个社群要更有效率,成本更低。

每家企业都是一位病人,商业知识点就是药材,专业医生和业余医生(其实应该不存在业余医生的,但很多咨询公司,就充当了业余医生的角色)的区别在于,专业医生是根据病人的症状,找到病因,然后再对症下药。而业务医生,只见症状,不见病因。他们是根据症状,直接开药。

那么给一个企业做咨询时,应该怎样才能找到症状,对症下药呢?

得到《5分钟商学院》的刘润老师有一张图,我觉得能很好的解答这个问题。


刘润回归商业本质

所有的方法论,都是有前提条件或者说是环境假设的。所以,我们在分析具体的企业案例时,只有将方法论剥离环境,去掉旧有的环境假设,还原到底层的商业逻辑。

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时代和行业的了解,再去分析用户需求和商业实现的模式,形成新的假设,推导出适用于企业目前状况的新方法论。


要想成为专业人士,我们需要将平常积累的知识点,附着到其归属的底层逻辑上,然后将底层逻辑打通,形成关联的网络。这也是李笑来所定义的智商:脑子里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这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之间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关联。


李笑来的智商金字塔

在进行商业案例分析时,正确的动作是要用关联、动态、整体的方法,再加上时间轴、概率轴和博弈轴去思考问题,而非简单的套用知识点。

所以,学习知识点是必要的,但是在我们脑海中如果一直只是零碎的知识砖块,那你还是一个业余人士,只有脑海中构建了以底层逻辑为地基的知识大厦,你才完成了业余到专业人士的转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4,167评论 25 709
  • 日记始终在不停翻阅着时间一直走着已然不期望有人等在下一个路口风雨依稀记起捡拾沧桑几许
    旧城xu阅读 19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