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书乐
百度贴吧无疑是近几日互联网圈子最值得关注的事情。针对百度贴吧“血友病吧”原吧务成员遭撤换引发的质疑及公众声讨,12日百度方面正式回应称,百度贴吧病种类吧全面停止商业合作,未来只对权威公益机构组织开放。随后,百度更公布了未来贴吧治理的五大举措,表态将深刻反思。
不容忽视的是,在这场“贴吧门”事件中,针对百度的问题,舆论一如既往的群情激奋,一如既往的口诛笔伐,甚至大有不骂死百度誓不罢休的气概。然而有三个基本问题却一直被忽略:
指错VS改错
第一个问题是,在用户体验和鼠标投票下,百度会被骂死吗?说实话,至少从头三四天的舆论声音看,骂声几乎是一边倒的。即便百度方面迅速纠错,宣布病类吧停止商业合作,未来只对权威公益机构开放。然而公众依然陷入到群体里的抨击发泄中,除了非理性的純谩骂外,诸如商业不能侵害用户利益啊,大公司就该更多责任和自律啊,指出问题的多如牛毛,那具体未来怎么改错呢?几乎无人关心。再说句实话,即便那些骂的最起劲者,多半从前和之后都依然会使用百度的产品(对这一点,除了谷歌本身因客观原因外,我并想否认百度在中文搜索产品方面的优势),所以单纯谩骂其实丝毫不解决问题。那么,为何不反过来想想,百度这次出错,到底应该怎么纠正?一般说来,不像道德问题的非黑即白非对即错,商业本身是个不断探索和试错的过程,我们当然应该指出百度贴吧病类吧商业化的危险和错误,但同时还真的一起好好盘算盘算,贴吧这么大一个产品,用户10亿多,未来到底如何做好?
从目前的情况看,百度的打算是具体领域区别对待,有点像电影业的分级制,涉及到用户生命财产安全的,中止商业化,而且会引入权威公益等组织,这个就属于明显的纠正。在愚的一贯观点中,只要系统在运行,就一定会出错,因此错误并不可怕,哪怕是屡错,屡改也就还好,只要不屡改屡错就行。从百度或者说BAT包括诸多互联网公司这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来说,它一直都是不断的在修正自己出现的系统错误,正如Window补丁不断升级。
潜规则VS显规则
而纠正直接第引出二个问题:规则掉队。在整个贴吧事件背后,有一点一直被人们快意恩仇的“口水仗”所忽略,那就是“百度贴吧走的太快,别说显规则,连潜规则都掉队了”。
在这里的“潜规则”,并非贬义词,而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在系统运行之中,为了查找漏洞而制定的内部规则”;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显规则”,即“整个行业为了确保行业内各个系统正常运行而制定的行业守则,包括法律、制度和各类政府规定”。
在互联网思维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词,就是“试错”。每一个系统,包括BAT巨头的系统,都不断的在各个领域试错,比如贴吧,从创立至今12年都未盈利,其商业合作也可以视作是其在盈利模式上的一次试错,包括微信,也都在试错商业化。
很不幸,百度贴吧此次试错恐怕得以失败告终。更不幸的是,因为试错的时间太短,别说行业明规则没有出台,就连潜规则,也还没有跟上步伐,双双掉队了。
这本身也是商业的常态,现有系统测试后有操作指南。只不过,由于贴吧实在太大,注册用户超过10亿,月活跃用户达3亿,并拥有超过1900万个主题吧,结果这个漏洞只要影响万分之一,也是杀伤力空前。当然了,血友病吧还碰到了中国人对医疗业长久以来积蓄的不满情绪,这个社会痛点更加放大的问题。
迟到的规则VS规则空窗期
企业做商业化尝试,但对应的管理规则掉队,这并不独是百度一家的问题,近期爆发的携程门、斗鱼门等诸多门,其实都是类似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病根在哪?一来是互联网企业自身存在管理漏洞和规则滞后,二来则是开放式的互联网模式不同于过去封闭式的商业模式,它并非一个简单的自运行系统,而是一个有着庞大对外开放式接口的社会系统。这就使得一旦漏洞出现,就极有可能被众多接入系统的外部因素,撕裂成一个大伤口。
毫无疑问,百度这次的漏洞填补是及时的,而且一直以来,百度在查漏补缺上,也颇为主动,并积极的用各种“潜规则”来确保不被动挨打。诚如网上流传的李彦宏内部讲话所言:“具体到一些部门的执行上,还是有人为了短期的KPI和一些收入指标,放松对用户体验的追求,甚至对一些钻我们空子的个人和机构采取了掩耳盗铃式的容忍,这是非常危险的,是我们需要坚决整治的!”
但这远远不够,因为诚如最近爆发的各种门所揭示,单靠一个互联网企业的内部自律,至多仅仅是预防自家的漏洞出现和漏洞的扩散,但东边不亮西边亮,如果整个行业的规则依然缺位,那么各种门久依然会不断出现。
而行业规则,却往往要等到整个行业在某个系统的试错基本完结,各个企业的内部“潜规则”基本完善之后,才姗姗而来,而这个期间,往往有漫长的空窗期。君不见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的盗版问题,都是蔓延十年之间,等业界自律肃清的差不离后,行业规则才出现,帮忙扫荡那些还在罔顾规则却已不成气候的“小儿科”。
真想问一句,能不能再快一点,别等的花儿也谢了,才说“代表月亮消灭你”呢?至少,行业规则可以替换掉潜规则,在系统一开始在某领域试错之时,边制定边执行边完善吧,至少别被“快速迭代”的互联网系统远远的甩在“千里之外”。有法可依的商业化尝试,总胜过无规则的野蛮成长又出问题后,祭出道德大棒谩骂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