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著中国通史(下)》:“画风”跑偏的吕先生

下册又名“中国政治史”,它跟上册的体例、行文完全不同,总体是从中国最古的历史开始讲起,顺流而下讲述历朝历代的兴衰更迭,至民国军阀混战而终。这就是一般通史的讲解方式吧,但因每个人所侧重的方向不同、态度不同,其中难免夹杂作者个人的情绪和观点,吕思勉先生在其中表露的更为明显,可以说是出乎我意料的。

上册翔实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扎扎实实地给了人惊喜,对于中国文化史,观者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大约因它是偏于知识性的,虽然也有吕先生的灼见和议论,只是觉得更多的是新奇、深刻。至于下册,对于历史兴衰及个人在历史中的表现,吕先生的议论更多了,也更自我了,这样是好是坏呢?

他很可能是性急的人,所以在陈述史实时暴露了自己很多,给人的印象也就不同于上册了。比如说他多次在叙述了某人的行政措施或军事措施后,对其否定,然后说那人若是怎样怎样做就不会有那样坏的结果,论及一些比较平庸的皇帝、大臣,他是毫不留情的,直指那人昏聩、无能、庸人,似不耐烦地评述一番。在一些历史节点,如果按吕先生所说,变个方式来解决某事,历史或政治就不会重蹈覆辙么?他也曾说过,一些改革或政治的壅塞,是年久的积弊和制度的不健全所致,在这背后呢?更多的是人的因素在影响吧,对已存在的历史大发议论,进而指责,在我看来似乎不是太明智,吕先生不是还说过,读史最重要的不是记事而是明理吗?去整理、发现存在于以往事实中的“理”。是的,太多太多令人扼腕和让人气血上涌的历史事件就那么发生了,但它们的发生总会由许多的因素累积造成,所以提出解决的方式对其进行指导,我觉得是有待商榷的。

他还有个宏大的民族主义思想存在于下册的政治通史里,每一个朝代的对外关系、四方接壤的“夷蛮戎狄”动态都是他格外关注的,叙述也十分详细,那些入主中原的外族其渊源和文化也清晰可见,给人的印象就是,原来一直以来四方都是如此不平静的,原来“境外”少数族类也自有其漫长的发展历史和生活。

国家政权统一的时代,他讲政府是如何措置四夷的,分裂的时代,胡汉文化又是怎样融合发展的,我想,在别的通史里,该不会有如此大量的笔墨细致地讲这些吧。这跟吕先生写这本书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历经清末的屈辱割地、开埠通商史,经民国的军阀混战而至日本侵略的紧迫事实,吕先生已嗅到民族、国家危亡的险境气息,他不能不心痛、愤慨,所以也格外留意历朝历代类似的处境,用心地剖析和观察。

他以拜伦的诗作结全书,心不能平,惶惶呐喊,说民族独立终是有希望的,要抱有希望,这只是出于一个史学家的诚心,他没有提出很好的建设性意见,或许是超出了述史的范畴而不能写进去吧。在历史的波澜里,他已经指出,民族的大义业已形成于普通民众心中,无论现实怎样改变,那赤诚终不会被雨打风吹去,所以他说,一定是有希望的。

掩卷,数千年的历史如江河裹挟着泥沙奔流而下,在眼前都化作飞雾,其人其事已渺,吕先生早已作古,能窥得他独特的博大丰赡的史识和史观,是令人兴悦的事,先生字“诚之”,他的苦心和真诚,也尽在字里行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把一个装电池的电子表改装成了USB外供,直插电脑可启动,升级原来的破音小喇叭,改成右边的爆震耳麦喇叭,不怕以后不起床了
    种果子阅读 207评论 3 1
  • 每日一典: 柳莺花燕 [拼音] liǔ yīng huā yàn [解释] 指柳上莺歌,花间燕语。指美好的春景。 ...
    清馨雨荷阅读 279评论 2 20
  • 我与微商公社特种兵的故事,微商公社商学院的课程有新兵连、特种兵、讲师训、团队复制特训营等。专注打造微商专业、系...
    徐玉洁阅读 475评论 0 0
  • 之前有听过退伍军人与兰色花瓶的故事,昨天重新学习了一次耶西老师的提升执行力的绝招后又百度搜索了这个故事重新...
    殿京阅读 33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