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凡成功之人,都是细心之人,慎思慎行,总能在关键时候为自己逢凶化吉,为别人排忧解难。
我一直认为“差不多”就行,工作如此,生活如此,吃了很多的亏,现在才发现“差不多”是差很多,跟细心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
不细心可能让你与成功失之交臂,可能让你的生活一团乱麻,可能让你的亲情变得脆弱,可能让你的朋友变得疏远。
没有钱,可以挣,没有工作可以去找,没有朋友可以去交
但没有细心,可能让你一无所有……
不细心的后果
在家里,父母说“你长点心吧”;在工作中,你的上司说“你上点心吧”。每个人都有心,但这个“心”肯定不是长在你身上的那颗,而是细心。
你说这个心,也可能是真心、信心、热心、爱心、好心……
但细心是众心之源,没有细心,你很难付出真心;没有细心,你的信心很容易崩塌;没有细心,你的爱心很难体现出真情;没有细心,你的好心可能办成坏事。
有一天,你给上司发的邮件,将leader,写成leeder……
你撰写的新闻稿,把十九大写成九大……
你没有跟公司沟通好,就为讨好客户,允下承诺……
你忘记了昨天是父亲的生日……
你一直记着,临了,却忘了给女朋友买礼物……
……
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不细心的后果大家可想而知。
可以说,细心是一个人的修养,没有细心我们可能一事无成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养成细心的习惯呢?
如何重拾细心?
任何事情都有规律,我们该如何建立细心,让我们与成功更进一步。在这里,我们把细心建立的过程,叫做细心建立模型,大概分为事情发生前,发生中,发生后,即“前、中、后”。
一、逻辑思维和SWOT分析的运用
1、发生前
预则立不预则废,三思而后行,这是古人留下的经典。任何事情在发生前,你必须提前预判,随着时间的进展不断更正,让自己的行动保持正确的方向。这里说的三思,我们通常理解为多思考几次,实际上三思最基本的应该采取逻辑思维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也是常人提到“多想几个为什么”。
面对复杂的事情,我们必须做更深层次的思考,运用SWOT分析(机会、威胁、优势、劣势),更立体的找准自己的位置,
每天最好有一个写日记的习惯,不管什么形式,对明天要做预判。
2、发生中
在事情发生前,我们已经提前做了预判。事情发生中,采取任何行动,我们还是要做到“三思而后行”。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和SWOT分析法,始终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大家都知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也听说过“狡兔三窟”,走不是逃跑,是安全撤出。
我们人人都想成功,但成功比中彩票还难,生活中没有非黑即白,我们该更多的思考如何让自己立于“不败”,虽然这不是成功,但距离成功至少比失败更进一步。
现在,不少人在看世界杯,踢球都想去踢前锋,因为前锋可以通过进球让球队赢球,但你发现球员退役以后,能做一个出色教练的前锋却很少,比如“马拉多纳”,同样后卫也不一定能够做好教练,只有中场球员堪称指挥官,他们在调度进球和防守,力图让自己的球队处于不败,比如齐达内、孔蒂、瓜迪奥拉、德尚、里杰卡尔德……
3、发生后
及时复盘,这里还是要回到写日记上,前面讲到对明天的预判,现在我们要对今天做事情的过程进行复盘,分析方法依然是逻辑思维和SWOT分析法。
二、“前、中、后”三段法的运用
大家会发现事情发生的三个阶段,逻辑思维和SWOT分析法始终贯穿其中。我们现在可能不会这两种思维方式,只要在实践中去学,每个人都能掌握。建立细心工程的关键在于,按照时间轴把事情分成“前、中、后”三段,我们需要掌握三段法的运用。
不细心也主要体现在三段法的混乱,比如你要答应给女朋友买一个礼物,前面记住了,中间忘了,后果你懂的。
“前中后”三段法的“前”是前提,如果你的前提不存在或者认识不清,中间和后面就会全部跑偏。“后”是目的和结果,在“前”的分析基础上,我们要建立“结果导向”意识。“中”是过程,过程存在千变万化,我们适时把握,曾经流行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在理解上容易让人陷入误区,凡事必然有结果,此处的“只问耕耘”,是确定了“前”和“后”的过程,不是无头苍蝇的乱撞,也不是“牧民养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综上,运用逻辑思维和SWOT分析贯穿“前、中、后”三段法,勤加练习,必然立于不败,可能不会成功,但谁也阻止不了我们接近成功,这是我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