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作为新一代“进化型”打工人的重要底层能力,在。具备项目管理能力的程序员,无疑会在这个程序员严重同质化的局面下,拥有更多的竞争优势。
因为说到底,项目管理是一种组织整合能力。在传统的组织模式下,你只需要做好组织中的“螺丝钉”就好了。但是超级个体时代的到来,会让项目管理这种组织能力,逐渐迁移到每个个体上,成为个体底层能力中全新的扩展接口。
什么是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就是变理想为现实,化抽象为具体的一门科学与技术。
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中,对想项目及项目管理的定义如下:
项目是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
项目管理就是将各种知识、技能、工具与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的要求
具体来讲,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系统、方法和人员结合在一起,在规定的实际、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对组织资源进行计划、引导和控制。
十大知识领域
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可以分为十大知识领域:整合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干系人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其中,进度、成本、质量、范围是4个核心领域,风险、沟通、采购、资源、干系人是5个辅助领域,整合管理为整体领域。如下图所示:
在了解了这些过程方法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可以按照项目疳的框架和方法去做。比如,公司最近有大量新员工入职,多个项目上跨部门协作较多,领导希望你组织一场跨部门的篮球比赛,以让大家以最快的速度熟悉起来。
在接到这个任务后,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上十个角度,快速地进行完整而有效的分析思考:
干系人管理:与谁相关?
首先,需要弄明白一件事:在这个活动中,哪些人会是你的干系人?干系人的诉求是什么?
例如,项目发起人,对项目的诉求/期望,是增进团队协作,提升凝聚力。HR部门的诉求是体现公司关怀,实现劳逸结合。普通员工的诉求是展示个人魅力,放松心情。
接下来就需要确定:如何管理协调好干系人的期望与影响?活动过程中的各类决定,都需要谁来拍板?干系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
范围管理:做什么?
明确干系人的诉求后,就可以进一步来划定项目交付的范围了。在这个过程中,主要任务是搞清楚,需要做哪些事情,才能更好的达成各方的期望。
比如,这次比赛的预期目标具体是什么?是更关注活动的参与度和投入度、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还是活动的对外影响力?活动的方案最终是围绕预期目标来设计的,有了方案后,再进一步明确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分别要完成的具体工作。
进度管理:花多长时间?
把理想变为现实,需要一步一步的来。进度管理,就是说要规划好阶段性步骤,同时明确每个里程碑的目标成果和时间安排。
成本管理:花多大的代价?
这里需要思考,活动预算有多少?资金什么时候到位?如何使用?需要去关注整个预算中成本最高的开销是什么,然后要判断这笔投入可能带来的收益,也就是说钱是否用在了刀刃上?需要全局的视角去思考,如何更高效的管理项目的各项投入,以达到更加匹配目标的预期效果。
质量管理:达到什么要求?
从这个角度,需要确定这次活动圆满完成的标准是什么,是参与人数、参与部门数、参与者满意度、管理者满意度、还是对外传播效果?然后以终为始,引入必要的流程和方法,以保障活动效果的达成。
资源管理:有哪些内部资源?
从这个角度,需要知道,从公司内部有哪些核心资源可以使用?比如宣传渠道、设计人员、经费支持、场地支持,还有哪些人员可以作为志愿者支撑活动?
采购管理:有多少还要买?
确定了公司可以使用的资源后,剩余的资源,哪些是需要外部购买的,哪些工作是需要外部人员支持的?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是否可以通过交换资源的方式,来获更多的外部支持?
沟通管理:如何管理沟通?
从这个角度,需要考虑,活动策划团队、执行团队分别通过什么方式进行项目沟通?与发起人及赞助方的沟通方式及频率是怎么样的?如何保持团队内外项目信息的高效传递,使用什么方式来同步进展?
风险管理:如何应对风险?
从这个角度,需要考虑,哪些风险可能会妨碍这次篮球赛的成功举办,比如天气因素、场地因素、交通因素、费用因素、物料供应延期、内外部正常变化导致活动被喊停、业务压力大导致兼职志愿者流程等等,需要提前做好系统性的风险识别,分等级制定应对策略。
整合管理:如何实现整体最优?
从这个角度,需要考虑,作为整个活动的大总管,该如何去统筹全局,整合并协调各个环节的利益冲突和工作安排,在不断变化的情境下,根据活动的目标,“裁剪”出合适的过程、方法和工具,进行有效管理,从而达到全局的最优效果。
不管是多难多复杂的项目,所包含的要素无非是以上这些,都可以借鉴这个框架进行拆解,逐个梳理,快速理清头绪。
五大过程组
在质量管理领域中,有个戴明环(PDCA循环),意思是做任何事情,都要经过规划、执行、检查、行动这四步。可以说,这四个步骤,提供了一个简易的思考和做事框架,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循环并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了,而是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别看它很简单,实际上,越简单的东西,就越普适。
在项目管理领域,遵循PDCA的法则,将所有的项目管理活动,分为了五大过程组,分别是:启动过程组、规划过程组、执行过程组、监控过程组和收尾过程组。
启动过程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在启动一个新项目或新阶段时,首先要建立项目章程,并且通过启动会去公开确认。启动会的作用,就好比一个大型的推土机,是面对项目组全员,正式宣告一个新项目或新阶段的开始,公开确认项目章程,包括明晰各方干系人的期望和诉求,设定愿景目标和重要里程碑,确定责任分工和沟通机制等。
如果涉及到跨部门的项目,启动会就更加重要了。项目经理要积极创造一个场合,邀请更高的管理层出面,讲清楚项目的背景、目标和重要性。除此之外,启动会也是项目管理人员获得公开授权的有效方式,可以让你之后的推进工作更容易开展。
规划过程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规划过程组可以说是项目管理工作中最为繁重的一个环节了。如果说启动是要明确目标,那么,规划就是要把愿景目标转化为可落地的行动方案和工作路线。对规划过程组进行有效管理, 可以更容易地获取干系人的认可和参与。
你需要根据预期目标,明确项目范围,确定项目的里程碑阶段目标,为项目的执行做好各项准备。对于一个复杂项目来说,规划通常是一个渐进明晰的过程,近期的规划往往是最具体的,需要拆分到具体版本和工作项,而远期的规划则相对比较模糊。随着收集和掌握的信息逐渐增多,规划也要进一步动态细化,不断更新。
执行过程组(言出必行,行之必果)
规划做好之后,就是考验执行力的时候了。这个阶段重在整合资源,推进项目落地,完成项目管理计划中确定的工作以实现项目目标。
如果在启动和规划环节做好了,到了执行环节,项目经理反而会轻松一些。这就好比汽车在高速上跑起来之后,如果你设定了 100 码的定速巡航,汽车自己就会执行运转。这时,你的工作更侧重于确保项目一直在正确的轨道上,确保各个环节按照规划进行,并且能够真正做到位。
那么,怎么来判断是否做到位了呢?这就要讲到监控过程组了。
监控过程组(审时度势,沉着应变)
执行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一成不变。当外界环境或内部要求发生变化时,项目管理者也要审时度势,沉着应变,适时地调整各方,以更好地实现目标。
为了做到这一点,你需要定期对项目的进展、范围、质量等进行跟踪和监控,识别目前的进度与计划之间的偏差,从而快速准确地采取办法进行纠正和调整。
收尾过程组(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在这个阶段,需要交付项目成果,组织团队的复盘,归档所有文档等组织过程资产,正式结束一个项目或阶段。
不管项目成功与否,“趁热”复盘,都是极为重要的一步,虎头蛇尾其实是最应该规避的毛病。
总结
实际上,项目管理工作的涉及面非常广。关于项目管理的职责定位,不同组织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给出的定义各不相同。基本上可以提炼总结成 12 个字:保目标,助决策,提效能,促协作。保目标、助决策是要打通从战略到执行的闭环,提效能、促协作则是打通上下游协同的闭环。
项目管理是一门实践科学,并不会有什么一招制胜的银弹,但是,只要在工作过程中认真思考,谨慎实践,就必定会在项目管理领域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