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我认为最应该做的事情是给自己寻找或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借助环境的力量帮助自己过上理想的生活。
说道环境,那不得不提原生家庭,学校的教育和从小到大生活的家乡的社会环境。我觉得这是对我们最重要的三个环境,当我们意识到环境对自己的影响时,它们就已经在我们的生命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以前有句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环境几乎是固化不会改变的,一个人在七岁时养成的适应环境的反应,将会在以后的时间里不断强化,最终成为构筑这个人的根本基石。幸运的是现在世界变化的那么快,而且我们也不会被局限在某地,几乎可以随意选择去任何想去的地方,这就给我们的改变带来的转机。我们可以离开原生家庭,可以重新接受自己信任的教育,可以去自己喜欢的城市定居,我们可以改变环境,借此改变自己。
道理是这样,但做起来非常非常难。因为哪怕环境改变了,我们对环境的反应,却很难随之改变,因为这些反应,这些看待事物的方式,思考的模式,判断的依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已经与我们合而为一,我们到哪里都随身带着它们,我们并没有把它们留给以前的环境。所以哪怕是在全新的环境中,我们还延续着老的反应,甚至还在努力的从新环境中寻找类似老环境的那部分,这会有种安全感和熟悉感,但对于改变来说确是危险感。
我以前以为,改变自己像换个操作系统一样,把老的删掉,把新的装上就可以。实际上更像是系统的升级,既要保证老系统不崩溃,要有保证新老系统兼容,还要能解决当下碰到的问题。但是在老系统的基础上更新,就会受限于老系统,如果激活了老系统,它又会自动排斥所有跟这个系统不符合的东西,所以说成长非常的困难,是反人性的行为。
为什么我拼命的努力学习,可生活还是如以前一样?是因为我学习到的新东西,只有很少的一小部分会被原有的系统吸收,还是被有选择的或者被原系统同化后的吸收,改变是微乎其微的。哪怕碰到了非常颠覆性的内容,也只是震荡了下原系统,如果没有新的系统替代,生活原本怎样,还是会回归怎样。除非这个变化能一直持续下去,慢慢的积少成多,才能获得真正的改变。
原本的我总是以为,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可以改变自己,只要自己拼命的努力,就一定可以快速的改变自己。所以我对去年自己的努力的结果很不满意,并且开始怀疑努力的意义。实际上是我错误的预期,让原本有意义的努力和改变,显得没有意义。这样的认识,也是以前环境给我塑造的,那是一个急功近利且把世界理解的非常简单的环境。
我改变不了环境,能做的就是远离。当前的环境不差,但对我成长的促进作用也不是很好。仅仅靠离开不好的环境,并不能达到我期望的结果。我还需要创造一些更适合我的环境,否则虽然也在进步,但在以往的惯性下,也只是步履阑珊。我想变成更勇敢,更从容,更克制,那怎样的环境才能更好的帮助我做到这些?下一周我需要考虑一下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