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城市,山西太原,约北纬37度,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2016年的冬天,没有下一场正儿八经的雪,最低气温不过零下十二三度,与记忆中儿时穿棉猴戴两层棉帽的数九天比,真的是暖冬了。
一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严冬真正的冷,它就是李娟的长篇纪实散文《冬牧场》。李娟是近几年比较热门的作家之一,文章频频出现在中高考语文试卷中。要把握李娟的文字风格,我们不妨从她的代表作入手,而《冬牧场》就是这样的作品。
李娟出生在新疆,高中毕业后一度跟随家庭进入阿勒泰深山牧场,经营一家杂货店和裁缝铺,与逐水草而居的哈萨克牧民共同生活。在那样远离喧嚣都市的原生态生活里,李娟常常置身于荒野,目力所及是天际与大地交接之处,抬头是流转的云,脚下是牛羊循环往复的四季牧场,人在其中,在天地之间,一眼看过去,好像看过去一个世纪。《冬牧场》所描写的是她跟随一家牧民进入阿勒泰南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三个月的冬季牧场生活。那是游牧民族最动荡艰难的时日,在李娟的笔下,“她宁愿没有预设视角,用本能的敏感去逼真地体验一切她遭遇的世界”,柴静如此评价。
我感受到了在这段特殊的时间里,在北纬约44度的乌伦古河以南,这片冬牧场所面临的最难的状况之一,便是冷,是温度计水银柱已经冻坏的零下四十多度的极寒天气。比我所在的太原高出7个纬度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在我浅薄的认知里是陌生的,于是我按着李娟的描述,在地图上找到了它,画了下来,再读李娟的纪实,似乎我离这片冬牧场更近了些,而牧场之寒气,也仿佛扑面而来。
地下的家
地窝子头埋得低低的,一动也不敢动,蜷缩在冬天的缝隙里,看起来窘迫、寒酸,但其实是宽容又有力的。它不但是人的居所,也是小虫子们的栖息地。哪怕在最冷的日子里,苍蝇、屎壳郎和蜘蛛仍围绕着我们频繁活动,隐秘的角落更是爬虫和小飞虫的天下。这个温度的洞穴庇护了多少寒冬里幸存的生命啊。
长夜漫漫。哪怕已经睡下了,仍得很久很久才能抵达天亮。半夜里起来上厕所的人会顺便掏一次炉子,再给空炉膛填满羊粪块。太冷了。下雪前的阴天里,居麻(牧民家男主人)更是因关节炎一整夜不能安眠,不时地起来吃阿司匹林,卷莫合烟,咳个不停。嫂子长久地磨牙,并在睡梦中呻吟——哪怕在睡梦中她都不能远离病痛。加玛(牧民女儿)紧挨着我睡,时不时踢我一脚。梅花猫则努力寻找一切可能的缝隙,想钻进我的被窝……一整夜,不时地在深深的黑暗中醒来,却少有焦虑。地窝子里那么安全,又安宁。
“地窝子”是向地下挖出的“洞穴”,那是牧民在荒野中的家,像其他小动物一样,所有生命都拼命地向下躲藏,在坦曝无余的沙漠里,唯有大地能给予温暖遮蔽风雪。但那样的“家”不过两米深,面积不到二十个平方,顶上一洞“天窗”蒙着塑料布,汽油桶改造的炉子要烧热整个屋子,能有多热呢?李娟说,即使紧贴着炉子,后背依然寒气嗖嗖。就是这样一个只住三个月的临时的家,哈萨克牧民仍要挂起艳丽的壁毯,给床铺铺上图案热闹的旧花毡,用彩版报纸美化羊粪砌起的墙……它是冬牧场上最温暖的向往,当日色渐晚,牛、羊、马、骆驼啃食完贫瘠的枯草,便从四面八方向它奔来。
抵抗寒冷
收音机的哈语台播报了寒流预报,说一月头几天乌河以南的冬季牧场气温会降至零下四十二度,提醒牧民外出放牧不要走太远。于是大家开始做准备。泥土已经不多了,但居麻还是和了些泥巴,把结着厚厚冰霜的墙角处糊了一遍。我们还冒着大雪在羊圈四周刨了十几麻袋干粪土,给羊圈铺了一层厚厚的“褥子”。挤牛奶时,嫂子拎了扫把,把每一头牛背上的积雪细细扫去。过去每天给马儿捧四把玉米作为营养加餐,如今给捧五把。早茶时,嫂子会在炉板上放一点柏枝,她说烤出的烟雾和香气会驱逐感冒。
每次出发前,居麻光穿他那身行头就得花去老半天时间,尤其是穿靴子。他的靴子虽然大了两号,但还是不够大,不能同时穿羊毛袜和毡袜,否则太紧了,血流不畅会更冷。于是他在羊毛袜和毡袜间犹豫半天,选择了毡袜。毡袜虽然太硬,但毕竟密实些。穿上毡袜后,再往脚踝上各裹一块厚厚的驼毛块,并想法子使之顺溜地塞进靴子。全身披挂妥当后,再艰难地坐下,连喝三碗热茶再出发。
牲畜是牧民的财富,和他们自己的命一样重要。在抵抗三个月难捱的寒冷这件事上,为牲畜所做的准备不亚于人。羊和马的毛此时也长得厚实了,骆驼还额外穿上了毡衣,唯有牛身上的毛稀稀拉拉,于是牛能享受特殊的待遇,与人一起住进地窝子。羊数量大,还是要进羊圈的,因此及时给羊圈换干燥的羊粪就是最重要的保暖措施。人呢,要吃得饱些再饱些,穿得厚些再厚些,炉火中不停地添着羊粪,让火烧得旺些再旺些。人和牲畜一起准备着,等待低温的来临,而极寒的日子也意味着“正在过去”,它不是不知尽头的黑暗,而是万物已经接受的自然规则。寒冷终究是可以抵抗的。
羊的冬天
牧人的冬天艰辛寂寞,羊的冬天同样漫长难捱。从十二月到次年三四月间,每一天,每一个清晨,羊群准时出发,在荒野中四处徘徊,寻食枯草。每次出发前,居麻就拎着洗手壶在羊群中东找西找,不时捉一只羊骑在胯下,掰着它的脑袋浇水喂药片,或者给羊抹灭虱灵。对我这个外人来说,羊的生命多么微弱痛苦。羊的灾难那么多:长途跋涉,寒冷,饥饿,病痛……但千百年来,羊还是生存下来了。我们看到的情景大多是羊群充满希望地经过大地。
羊多像植物!在春天里生发,夏天里繁茂,在秋天留下种子,又以整个冬天收藏着这枚种子,孕育、等待……赶着羊群走在荒野里,想到它们大多数都有孕在身,想到这些都是平静充实的母亲,便觉得这个冬天真是意义深远。
羊群竟然是在冬天孕育生命!怎样的冷又算得了什么呢,它们坚持着,等待在春天里延续生命。然而也有提前降生的羊羔,冬羔会和牧人一起住在地窝子里成长。牧人为羊群治病、为母羊接生,母羊的奶又是牧人最主要的耐寒食物,那是怎样的画面啊,他们为彼此的生命守护,在苍茫孤寂的天地间生出温暖和希望。
整部纪实读下来,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震撼,那震撼关乎生命,关乎我们生存的自然空间。有两句话我印象很深:
在这样的荒野里、在这样的冬天中求生存,不能忍受痛苦是要遭鄙夷的。
夜比荒野还要大,被“大”的事物吞噬,其恐惧远胜被“凶猛”的事物吞噬……
冬天带给牧人的是比任何时候都难耐的生命极限的挑战,对我们来说,是独特的生存景观,对他们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和对未来的思考。在“痛苦”和“恐惧”的背后,是牧人对古老游牧生活的坚守,在“痛苦”和“恐惧”之后,是春牧场、夏牧场水草充盈的丰收。
李娟笔下的“最冷”是彻骨的,但冷的是天气,串门的牧人、驱寒的奶茶、夜半的歌声还有被玩儿坏的花猫,又处处真挚暖人。王安忆说,有些人的文字看一遍就难以忘怀。《冬牧场》,就是这样的文字,就是李娟特有的语言风格。
图书推荐
《冬牧场》
作 者:李娟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推荐语:
正是这种富有价值的、兼具深情与克制的日常记录和生活描写,使她的文学疆域远远超越具体的地理界线与时间限定,在广大的时空获得延伸性的力量。
——2011年人民文学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