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头节

在广西钦州一带,有一些小镇会有岭头节。岭头节一般会在农历八月份,而我们那儿,叫龙门镇,一年有两次,另一次则是在农历的九月初十。

岭头节是我们那儿最隆重的节日,不亚于春节。每当看到集市上有一箱箱的苹果、梨、葡萄,就知道,岭头节要来了。

其最早文献见于明嘉靖版《钦州志》卷一《风俗》中:“八月中秋,假名祭报。装扮鬼像于岭头,跳舞,谓之跳岭头。男女聚观,唱歌互答,因而淫乐,遂假夫妇,父母兄弟恬不为怪。”

在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岭头节。岭头节那一天,就会拿到爸爸妈妈给的钱,然后和小伙伴手拉着手一起开开心心地去看跳岭头。

所谓跳岭头,就是由村里的岭头队,在岭头节的那天傍晚开始,一直延续到第二天中午时分,在他们搭建的棚子里,敲锣打鼓,哼唱着祭祖的词,同时,也会有带着妖魔鬼怪面具的人,身上披着红红的袍子,背上插着两面旗,表演“抛偈”(舞蹈)。

我们跳岭头的地方靠近我读的小学,是在公路旁边的缓坡岭上。那里有个小庙,岭头节的时候跳岭头的那些人就是在那里面休息,还有吃饭,跳完岭头再回家。小庙的旁边有棵大榕树,从我记事起,那棵大榕树就一直在那里。榕树上绑着红绳,岭头节的时候,榕树旁就会插着香,香烟袅袅,承载着人们的期愿。

跳岭头就是为村里祈福,辟邪,驱赶妖魔,同时祈祷庄稼丰收,来年平平安安,岭头节是劳动人民的娱乐活动,也是祭祀活动。

那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宴席,不次于过年,亲戚朋友都会拿着礼品来,不外乎就是一箱箱的水果,然后大家一起碰杯吃饭,这就叫吃岭头。

吃完了岭头,洗完了澡,就是外出看岭头的时候了。

小孩子们晚上外出看跳岭头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看老爷爷坐着敲锣打鼓,时不时咿咿呀呀地哼唱一段祭祀的词,而是跟朋友手牵手,紧紧拽着爸爸妈妈给的两块钱,然后去跳岭头的地方玩。

我的家里并不富裕,两块钱的零花钱对我来说就是一笔巨款。岭头节那天,跳岭头的地方就会有很多人摆摊,卖水果、玩具和零食,甚至抽奖活动。

水果摊我自然光顾不起,卖玩具的还能看一下。那时候我好羡慕父母肯给买玩具的小孩,手上拿着一把会发光的玩具枪,五块钱一把的枪,而我手上只有两块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还有一种会发光的荧光手环,五毛钱一根,那时是我最喜欢的玩具。每一年岭头节玩具摊上的都是同一位阿姨,她卖的玩具也很固定,玩具枪和玩具汽车,荧光手环,竹蜻蜓,水枪,小魔方等等。还有一种小球,会发光,有弹性的,长着小刺却不扎人,有根绳子可以套在手上,然后拿着小球发出去,小球又会弹回自己的手上。当时那个小球很贵,好像也超过两块钱,我自然也是买不起的。

卖零食的摊子我也很喜欢,小时候的辣条不是一包包卖的,那时候有一种长长的辣条,一毛钱一条,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可以吃很久,还有两毛钱一小包的辣丝,当时的冰棍一毛钱一根,两毛钱可以买到加了红豆的。

抽奖活动更有意思了,一毛钱一颗糖,剥开糖纸会看到奖项。最高的就是一等奖,会得到一个水枪,当时我特别渴望拥有一把小水枪,却买不起,只能靠抽奖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不管我的愿望多么强烈,抽到“谢谢惠顾”的概率还是更高些。还有另外一种可以 抽到钱的抽奖,五毛钱抽一次,可以抽到一毛钱,两毛钱或者一块钱,五块钱,十块钱的兑换券,然后换钱。我从来不敢接触这种抽奖,概率太小,而且我的钱只够我抽四次。

钱花完之后,就是等待家人出来的时候了。

小孩子吃完了岭头,洗完了澡,就可以开开心心地拿着父母给的钱出去玩。可是大人们还有自己的事情,亲戚朋友难得见面,免不了唠嗑,还要收拾饭桌,送亲戚出门,还要把礼品还给亲戚,双方又免不了推搡几下,互相谦让礼品。之后才是自己洗完澡,外出看岭头去了。

我们那儿的岭头节比其他地方的隆重些,小时候的岭头节不知有跳岭头,还有唱戏的,和小伙伴玩累了,就是和家人一起看戏的时候。

看戏的都是大人,我经常和奶奶坐在一起,说实话,我一直不明白唱戏的在唱什么,咿咿呀呀的,奶奶倒是看得聚精会神。小时候不懂事,总觉得唱戏的人不会正常说话,一说话就是戏腔。直到有一次不小心闯入了后台,看了演员化妆,听他们唠嗑,才知道他们也会正常说话。

夜深了,人们也散了,直到第二天,岭头节的活动依然继续。

岭头节可不是国家法定假日,自然是没有假放的,最期盼的就是下课,一下课,大家都一窝蜂地去看跳岭头,老师催也催不回去,哄也哄不散。

最幸运地是遇到跳岭头刚好是周末,就可以早早地和奶奶一起去看。第二天跳岭头更有趣了,最喜欢的一出就是一个跳岭头的男人扮成老奶奶,背着一个假婴儿,然后就会有两个男人戴着妖怪的面具,有一个妖怪青嘴獠牙,另一个记不太清了,然后那两个妖怪就会在锣鼓声中蹦来蹦去,去夺老奶奶的孙儿,老奶奶就会跳来跳去躲避妖怪,然后,就会有两个神仙,他们系着红色的红袍在腰间,背上背着两面红色的旗,他们就是来帮助老奶奶的。印象中还有一段,两个神仙站在两边静待,等老奶奶和两个妖怪跳完,然后锣鼓更急更响,就是神仙出场跳岭头的时候了。

我最爱听这时的锣鼓声,铿锵有力,形成神秘的曲子,给人以神秘感,跳着跳着,老奶奶会拿出一个袋子,里面装着糖和饼干,这是大家最期待的时候了,老奶奶会把糖和饼干撒向群众,大家都会奋力接着,以此象征好运。

跳岭头快结束时,岭头队会拿出一幅圣僧像,在锣鼓声震天中烧毁,俗称“赶大虫”,就是把魑魅魍魉通通赶走,保村里平安。

我已经有七八年没看过跳岭头了,跳岭头的人还在继续,可是我没到跳岭头的时候就是在外地读书,根本没有时间去看。

读书的地方也越来越远,从钦州市也来到了上海,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距离家乡的遥远,我愈加思念家乡,思念那隆重的岭头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8.10.21子涯 半月知乡音,秋来日更短。思忆少年时, 犹新如昨宵。十四上村节,十五下村节。 苏韦黄林氏,...
    姓林字子涯阅读 2,271评论 0 1
  • 一、OC调用swift文件 二、swift调用OC文件 三、注意和总结 添加: 四、自定义桥接文件 一、OC调用s...
    zcwfeng阅读 8,916评论 2 2
  • 太阳在前方,梦想也在前方。 但我却从未见过梦想的影子。 不是因为梦想在太阳的前方, 而是我前行太慢。 我留恋路边的...
    田三阅读 3,290评论 2 6
  • 他替无数人删除过记忆,那些或痛苦、或欢乐,或开始欢乐最后痛苦,或指天为誓永世不忘,各种各样的记忆,他都有办法删除地...
    艾迪蓝波阅读 10,648评论 0 56
  • 我出生在八十年代的一个小村庄,记忆中的那个八十年代~有些模糊,有些遥远,但感觉很温馨~很宁静!那时候的乡村,家境都...
    残脑阅读 3,558评论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