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朋友发微信,她发了一句话我没理解,于是就跟她确认下“你的意思是……吗?” 结果她就有情绪了。要不是她后来跟我提起这事儿,我压根没觉得这句确认的话会触到她。
在这之前,其实我有跟另一位朋友讨论过此问题。我发一条消息给她,她根据她的理解给我回复,我再根据对她回复的理解给她回复…… 如此下去,会不会和最初的意思越来越有差别?
现在大家很多时候是用打字类的聊天工具进行沟通,一句话发出来,光看文字的话可能没办法完全体会到发言者当时真正的语气。有时候明明一句装可爱的话,对方可能看成了生气,结果造成误会。
其实不说是文字交流,即便是当面交流也无法避免这样的问题。
往前推到更早之前,我接触到的第一个需要和夫妻双方分别咨询的案例。虽然我的知识体系里明白,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但是当我面对真实的案例时我还是被惊到了。他们两位在我面前描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我甚至有种错觉他们是不是真的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前几天看到一篇慕棉写的文章,题目是《你以为在沟通?|不,你只是在跟自己的“模式”玩》,文中举了个例子:
A女:(看着手机图片)哇,南极真壮观啊!
B男:(面无表情)太冷了。
A:你看这景色多美,哎呀,这企鹅太可爱了(满眼冒星星)。
B:太远了,你身体又不好,不适合去。(皱眉)
A:(懵,惊讶)我也没要说去啊。(心想,你是怕去南极贵吗?可我根本没想去,我就是看看。幽怨状。)
B:要是你想看雪景,我们可以去漠河,还能看极光,也方便。(无奈)
A:(噘嘴,眼泪转着,果然是因为钱,拿漠河哄我。可我原本也没有指望你花什么钱去哪儿呀,怎么这么小气。)我哪儿也不想去。
在这个例子里,B可能有个模式,那就是女人说的话都是有目的的,是在暗示要求。A也可能有个模式,别人拒绝我,一定是因为钱。而两个人这个模式可能都是根深蒂固的。这可能与双方家庭的成长环境有关。
这么想来,我们沟通的有效性有多少?我们了解他人的程度又能有多少?在这种互相【投射】中,观察别人和觉察自己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静源Silence
注册OH卡执行师,禅塔罗咨询师,人本主义占星师
本文收录于《禅塔罗的故事》文集,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