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武汉的当天晚上,吃完武汉热干面之后,我们一行人沿着刀卓泉路漫步。
虽然刚吃过饭,我们几个人吃兴仍然不减,抵不住街边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的诱惑,各自又买了自己喜欢的,吃上了。
师妹买了臭豆腐,非让我们吃,结果大家尝了之后,都摇头说不好吃,不是那个味儿。
我买了豆仙糕,先吃为快,后让大家分享,大家看那豆糕着实“厚重”,摆手说实在吃不下了,仅有王雷老弟吃了一个,剩余的,我一直拎着,成了包袱。
回到宿舍,同室的小洲居然提溜了一袋子生枣回来。
他让我吃,我甚是不屑。本来我就不爱吃枣嘛。
自小就听姥姥语录:“生瓜李栆,吃吃不好”。再加上肚子也确实填不下东西了。
就这样,一夜无话。
今天中午吃饭回来,师妹也买了一兜子生枣,让我吃,我说不吃,我不爱吃。
结果,师妹生气了,“哼,好心让你吃,你竟然不承情!”
见此状况,我只好拿了一颗枣,轻轻用门齿咬了一下。
谁知道,这一咬,竟然咬出感觉来了!
感觉牙齿就没有施力,枣就入了口,其酥脆竟然如此“不堪”!同时,一股儿清甜直抵喉咙,大有沁入肺腑之势。
这枣,竟是又脆又酥又甜。
这脆,不是单纯的脆,是脆中有酥;这酥,也不是单纯的酥,而是酥中有脆;这甜,也不是一味的甜,而是一种夹带着清新的甜。这脆,再增一点则艮;这酥,再增一点则面;这甜,再增一点则腻。此枣之脆、酥、甜若此,真是恰到好处。
万没想到这枣居然有这么好吃,与家乡的枣的味道,竟如许悬殊!
于是我脱口而出:“师妹!再让我吃一颗!这枣还真好吃!”
当下,在场的景妹和师妹,都开怀地露齿而笑。师妹随即给我又掬了一捧,我笑纳回屋。
没想到这——我还不知道名字、产地的——枣,居然颠覆了我不爱吃枣的习惯和枣不好吃的观念!
没想到我数十年以来的习惯和顽固不化的观念,竟然被一颗尚不知名的枣,给击垮打倒了。
等室友回来,我问他前天晚上你买的枣是什么枣?哪里出产的?
答曰:冬枣;山东。
“山东,冬枣!”我陷入了思考。
凡事,我们都先莫要下结论,先莫要拒绝,先莫要说不。
不要以为我一向如此,我向来如此,我一贯如此,我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就怎么样怎么样。
不要自以为,一向、一直、从来都如此,就是正确的,就不可能改变。
不要固执,不要执念,不要拘执。
更不要自以为是、刚愎自用;遇事,还是要多听听他人的建议和看法。
不妨先尝尝,不妨先试试,不妨先看看情况!
也许,这一尝、一试、一看,就会改变了固有的看法、理念、执念。
也许,这一尝、一试、一看,就会豁然开朗,就会得醍醐而灌顶,就会直达捷径通衢。
培训结束,返里之日,我也拟买上几斤好吃的冬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