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信息化和信息系统-2

Day_2

第一章 信息化和信息系统

  1. 信息系统与信息化
  2.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3. 常规信息系统集成技术
  4. 软件工程
  5. 新一代信息技术
  6.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
  7. 信息化发展与应用
  8. 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9. 信息系统服务规划
  10. 企业首席信息管及其责任

1.1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常见的开发方法

  • 结构化方法
  • 面向对象方法
  • 原型化方法
  • 面向服务的方法

1.1.1 结构化方法

结构是指系统内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框架。


结构化

结构化方法也称为生命周期法,有三部分有机组合成,精髓是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和模块设计。

  • 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SA
  • 结构化设计(Structured Design)SD
  • 结构化程序设计(Structured Programming)SP

主要特点:

  • 开发目标清晰化
  • 开发工作阶段化
  • 开发文档规范化
  • 设计方法结构化

局限性

  • 开发周期长
  • 难以适应需求变化
  • 很少考虑数据结构
  • 用户需求必须清楚

结构化方法是目前最成熟的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功能工程化的方法,特别适合于数据处理领域的问题。单不适应于规模较大、比较复杂的系统开发。

1.1.2 面向对象方法

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OO)方法认为,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对象组成的,任何事物都是对象,每一个对象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和内部状态,都属于某个对象类,是该对象类的一个元素。


image.png

OO方法是系统的描述及信息模型的表示与客观实体相对应,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有利于系统开发过程中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交流和沟通,缩短开发周期。

1.1.3 原型化方法

根据用户初步需求,利用系统开发工具,快速的建立一个系统模型展示给用户,在此基础上与用户交流,最终实现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快速开发的方法。

从原型是否实现功能(如逻辑跳转):水平原型、垂直原型
从原型的最终结果来分:抛弃式原型、演化式原型


流程

特点:

  • 原型化方法可以使系统能开发的周期缩短、成本和风险降低、速度加快,获得较高的综合开发效益
  • 原型法是以用户为中心来开发系统的,用户参与的程度大大提高,开发的系统符合用户的需求
  • 有利于系统的移交,有利于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不足:

  • 开发的环境要求高,包括开发人员和用户的素质、系统开发工具、软硬件设备等
  • 管理水平要求高,系统的开发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开发标准,难以对系统的开发过程进行控制

原型法适用于哪些需求不明确的系统开发。对于分析层面难度大、技术层面难度不大的系统,适合原型化开发;对于技术层面的困难远大于分析层面的系统,不适合用原型法

1.1.4 面向服务的方法

构件(Component)的概念
构件是系统中实际存在的可更换部分,它实现特定的功能,符合一套接口的标准并实现一组接口。
构件的功能
采用接口的形式暴露出来(进一步将接口的额定义与实现进行解耦),催生了服务和面向服务(Service-Oriented,SO)的开发方法。

OO的应用构件在类和对象之上,随后发展起来的建模技术将相关对象按照业务进行分组,就形成了构件(Component)的概念。对于跨构件的功能呢调用,则采用结构的形式暴露出来。进一步将接口的定义与实现进行解耦,则催生了服务和面向服务(Service-Oriented,SO)的开发方法。
从应用角度来看,组织内部、组织之间各种应用系统的相互通信和互操作性直接影响着组织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和处理速度。如何使信息系统快速响应需求和环境变化,提高系统可复用性、信息资源共享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成为影响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问题,而SO的思维方式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