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

  一、对完美的执拗

   小的时候,对于完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根深蒂固的执念。那时,读史铁生,读到的是生病、写作,是人生的灰暗时刻;读写维纳斯的课文,读到的是断臂,是残缺。

  看电视剧,倾向于那傻白甜的偶像剧,好人善良,坏人邪恶,每个人设定清清楚楚,人生的境遇是那样的完满,这些设定,让我向往。

  二、初识不完美

  直到上了大学,老师分享了一个绘本故事《丢失的一角》,故事很简单:丢了一角的圆经历千辛万苦,找到了丢失的一角,却发现生活不是它想要的样子,后来,它又轻轻了放下了自己的一角。读罢这个故事,我隐约地开始明白了:也许,完美并不是人生追求的全部意义。

  三、打破完美执念

  等到年龄见长,经历了生活的磨砺,更是发现,不完美是人生常态。

    傻白甜的偶像剧不再能掀起内心的波澜,因为直白而毫无悬念的剧情,千篇一律的人设,那样的世界、那样的人只是虚构和想象,如此地不真实。

  真实的生活哪有什么尽善尽美?真实的人性又哪是什么非黑即白,非善即恶?有瑕疵、有缺憾,才是现实中应有的样子。

  这时,如果仍然执着于完美,生活将是一场灾难。人成了囚徒,一旦生活开启坎坷模式,那内心将被永久地困在过去。

一次次地怨怼:“为什么这样的遗憾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一遍遍地苛求:“能不能让这遗憾不发生?”

      当终究无法改变时,就容易自暴自弃,否定自身的价值。

        如何得以解脱呢?只有打破这样的局限,才能够破茧而出,才能继续生活。

        那个在最狂妄的年纪残废了双腿的人,一次又一次地窥视自己的心魄,终于打破残疾带给自己的精神的藩篱,将思考的触角伸向生活的细节处,人类情感的隐秘处,再用文字将自己的所思所得呈现出来;

        那个被暴雨阻了行程的人,没有沉溺于自己光彩照人的少年时代,也没有停留在当时暴雨所带来的艰难里,他放下了完美生活的执念,才能在暴雨里“吟啸且徐行”,回首自己郁郁不得志的人生时才能生出“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境。

  既然人生注定不完美,那就向他们学习。接受真实的自己,接受当下的生活。接受的那一刻,我们就选择了不再与外界为敌,选择了与自我和解。那时,我们不仅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缺点和问题,也能更包容地去看待世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