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逻辑思维介绍了两种合作关系中的思维模式。第一种是做任何事先有判断的人,他们认为双方关系状态是既定的,例如:这个人值不值得信任?这个人和我关系好不好?他爱不爱我?先有有一个具体的判断,然后推导具体的事情。
第二种是做任何事情都以衡量为前提,他们认为双方关系不是确定的,并且不觉得责任是对方的。所以,他们经常问的问题不是“他值不值得信任”,而是“在什么情况下,有可能会选择合作。”
这两种思维模式,前一种人的世界里最主要的是人品两个字,后一种人的世界里,是行动。
这两种思维人各有利弊,第一种先有判断,可以节省衡量花费的精力,如果判断准确,那效率必然很高,但是,这种思维模式有很大的弊端,基于主观的判断,缺乏有效论证,思维僵化,灵活性差。
相对来说,以衡量为前提的思维模式更加科学,不会有明显的偏见,双方共处,求同存异,找到共同点,扩大共识,达到共赢。但是,这种思维模式,耗费精力,即使知道这种思维模式效率更高,更加科学,也很难贯彻,因为,这种思维方式违反人的天性,花费很大的成本。
实际中,可能没有人是单纯的一种思维模式,而是两种或者更多的思维模式混合在一起,对于不同的事情,表现的思维也截然不同,这受到文化素质,过往的经历,环境等等的影响。没有哪一种思维方式是最佳的,只是在不同环境下,用这种思维模式会更加恰当一点。
2017-09-23 合作的两种思维模式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Mar12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在写作的时候,下笔时才知道词穷。曾经写了几年的日记已荒废了,现在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