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发愤的草莓
一夜倾盆大雨之后,我打算开车去上班。
在车场,远远就望见后车窗那么大一个缺口——昨天忘了关窗。
脑补了一下大雨向车厢投怀送怀的场景。
那一刻,不怪车子进了水,而是怀疑自己脑子进了水。
这是当年开车新手犯的错。现在当然不会了,更知道这不过是一个“固定旋律”就可以解决的事情。
如果当年开车后会这么固定做:“熄火-检查车窗关紧-拔钥匙-锁车门-检查车门锁紧”,就不会出现车子进水的事。
“固定旋律”是个什么玩意,前面的文章里,我对它们有一个粗浅的定义:生活中相对稳定的行为系列组合。
做完这一系列组合,你可能一点费力感都没有,所以极其自然。
这正是它最好用的一点:省力不费脑,棒棒哒!
但“固定旋律”不是一开始就有的,需你把音符组合起来,创造出自己的一套旋律细节。
一、如何创造“固定旋律”细节?
如果要从头讲起,像一匹布那么长。不过还是简单地说说。
第一步,先把精力三大基石夯实了。把睡眠、饮食的时间基本固定下来。比如确定睡眠时间通常为22:00至第二天的5:00,饮食时间分别是每天的哪些时间段,再加入运动的时间,个人生活的就有初步框架。
具体可以看我的《“固定旋律”在手,生活平稳不乱》、《一生三分之一在这里,你该知道它的秘密》、《如果你对“吃”没研究,至少探讨一下这些话题》。
第二步,布阵每天必做之事**。在第一步后余下的框架中,按照“情境”、“工具”和“精力”三要素相统一的标准,划分出多个的时间段。
并将每天必做之事放入合适的时间段,是为布阵。
布阵的依据,是这些必做之事的性质与时段三要素(情境、工具、精力)的相对吻合(具体可以看我的《如何演奏每日的“固定旋律”》)。
第三,罗列其中的关键启动节点。综合前两步所梳理的情况,挑选出关键节点,这些节点会作为系列行动的启动钮,比如“起床后”、“开车前”、“上班后”、“夜休前”等等。
第四,为关键节点确定系列行动。以每个启动节点为开端,罗列你要为它们配置的“固定旋律”系列行动,用一个简单的词表述,就是“流程”。
这里把我的一些例子作为参考,用的是云笔记软件,可以将单独一则笔记作为桌面快捷方式,在“固定旋律”养成初期方便查看与修改:
这是抛砖引玉,等你们把“玉”扔过来呢。
二、每个启动节点都配置吗?
那么,选择什么启动节点有标准吗?
当然会有。因为设置这些启动节点,实际上是增加了管理成本,我们笃定是盼望它能给我们回本,甚至有惊喜的收获。
如果没有回本,那干脆不要做这件事。这也是个人管理中一大原则。任何管理手段的使用,肯定要有效果。
选择启动节点的初心可以从三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期待,兴趣。
(一)问题
这是最基本的设置需求。即生活中因为没有“固定旋律”而造成了失误,在反思后,你就可以考虑在某个节点上加入并固化后续流程。
比如说,你总是出门时反反复复忘记带钥匙,如果以往每次有这样的失误埋怨自己的记忆差,下次不妨就针对“出门时”这个点设置“固定旋律”了。
虽然问题并不严重,但是改进后,绝对可以保证那天你的心情舒畅,并且避免失误时发脾气而产生的精力损耗。
(二)期待
有的小伙伴生活中并不会丢三落西,出现忘带钥匙这些事,但是因为对自己有要求,一直朝着生活高效率的目标前进,那么也可以在某些启动点上设置期待的“固定旋律”。
比如,有的人会希望自己起床到上班前这段时间不会浪费掉,那么就可以设计一段流程,美其名曰“起床仪式”,相当高大上。
其中可以将一些你非常喜欢的养生微习惯纳入,比如深蹲,拉筋,梳头等等,日积月累就会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
起床后那一段时间,往往还晕乎乎的,可能坐着发呆就把时间弄没了。如果有一份这样的“起床仪式”在手,起床后打开来就知道该做些啥。
等到做完这一系列行动,脑子清醒了,可以规划规划今日行动清单,是为“日计划”。
同理,你也可以在睡前设置一系列“睡前仪式”,诸如敷水膜,泡脚,冥想,听轻音乐,做回顾等等,让一天结束时有饱满的成就感,画一个圆满的句号。而不是匆匆忙忙中爬上床,第二天又在闹钟声响起后开始赶时间。
(三)乐趣
在问题与期待之外额外的一个出发点,在于你想对某些启动节点进行充分利用,加入自己好奇的新鲜行动。
比如,在每次走进家门后给宝宝一个大大的拥抱,每次睡前给爱人一个轻轻的吻。当然这些也有期待的成分,但更多是出于给生活增加乐趣,所以把它归为单独的类别。
三、会不会变成机器人啊?
看起来,设置“固定旋律”,好像是在自己体内植入一套程序。当某个启动节点出现时,就像在身体按下一个钮,自己就会按照既定的程序开始执行。
有人会问:喂,不会变成机器人吧?
嘿,我们生活中充满了随机事件,很难把自己变成机器人的。
如果你不喜欢做事太有规律,喜欢自由度高一点,那不要设置太多“固定旋律”节点,防止造成负担。像问题,期待,乐趣这三个考虑维度,先解决有问题,再加入有期待的,至于乐趣的,看个人喜好。
另外,你可以在“固定旋律”之下标注哪些是必做行为(比如用“五角星”之类的图案标注)。这样也有一个最低标准和最高标准,选择度更高。
上面所讲的这些,多是在一天之内的“固定旋律”。作为新时代的聪明人,我们也可以想想这种做法是否可以延伸到每周、每月、每年这样?
比如每周专门设置一天是“断舍离”日,专门大扫除和扔掉无用之物的。那么,在“断舍离”日的打扫中,还可以设置具体的流程细节。
大家可以尽情地放飞想象的翅膀,找到更多“固定旋律”可以运用的地方。
“固定旋律”实在是一个太不起眼的技巧了,小到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不晓得自己可以亲手打造它们。
正如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细节,会在这方面与其他人拉开一大截差距。
切记,在设置这些“固定旋律”时,别光在脑子里想象,一定要写下来!写下来!写下来!
原创 | 发愤的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