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湛庐文化」最新出版的《知识大迁移》中提出了「元无知」的概念,即对于一些新的知识,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若想避免这种窘态,必须要寻找一个可以一直追索下去的知识线头,再利用互联网上的知识工具,抓住这个线头一步步的解决问题。
这样我想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涌现的众多耀眼的运动巨星,其中最耀眼的要属打破多项世界纪录,勇夺8枚金牌的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
腿短身长,手大脚大的身体比例和一个具有15000ml活量的巨肺,让菲尔普斯在泳池里如虎添翼。再加上每天早上5点起床,一天训练两次,每周训练6~7天,每周至少游8万米,持之以恒的训练更是成绩的保证。
然而,还有一点尤为重要,那就是饮食保健。因为运动员要想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除了先天的身体素质和持之以恒的训练之外,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可或缺。在美国国家游泳队里就配备了专职的营养医生,专门负责运动员的饮食保健,那么什么才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呢?
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勤洗手、勤洗澡、用清洁剂清洗水果和蔬菜,生病了及时吃药等都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果这时候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以上的这些做法都错了,大家这么干的结果就是,80%的人都患有一种叫「肠漏症」的病,治疗的办法就是时不时的吃点土,你一定会认为这个人是个疯子。
现实中还真的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菲尔普斯的随队保健医生,美国疾病类畅销书《吃土: 强健肠道、提升免疫的整体健康革命》的作者,乔希•阿克斯博士。
作为一名营养专家,乔希•阿克斯博士在饮食方面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吃土》这本书里,他提出了肠漏症的理念,认为现代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疾病——肠漏症。并提倡要摒弃“除菌有利于健康”的传统思维,建立「脏一点儿更健康」的全新理念。
《吃土》这本书介绍了有关肠漏症的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肠漏症的定义和危害。肠漏症指的是肠道有益菌群被破坏,使肠壁的渗透性变大,毒素、微生物和未消化的食物颗粒渗入血液,引起慢性炎症、过敏、肥胖、自身免疫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疲劳、糖尿病、关节炎,甚至癌症等多种疾病。
第二方面,造成肠漏症的五大因素。现代食物、过度清洁、环境毒素、压力过大、滥用药物是造成肠漏症的五大原因。这些因素几乎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每个方面,使得每个人都身处危险之中。据统计,高达80%的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肠漏症。
第三方面,肠漏症的五种类型和治疗方案。根据起因不同,阿克斯博士将肠漏症分为五类:念珠菌型肠漏症、压力型肠漏症、免疫型肠漏症、胃病型肠漏症、毒素型肠漏症,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堪称对症下药。
第四方面,如何自制不损伤肠道的家庭清洁剂和个人护理用品。并分别为五种肠漏症提供了简单易得、便于操作的健康食谱。
任何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吃土: 强健肠道、提升免疫的整体健康革命》这本书颠覆了人们「除菌有利于健康」的传统观念。比如说,肠道里有益菌和有害菌也是需要平衡的,85%比15%是黄金比例。
口服抗生素(比如常见的布洛芬、环丙沙星等)的滥用直接导致了这一比例的失调。因为抗生素不会甄别哪些细菌是好的,哪些细菌是坏的,而将肠道内的所有细菌统统杀死。若想再建立85%比15%的黄金比例会难上加难,很多重要的有益菌株,可能永远都不会回来了。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作者阿克斯博士提出了「脏一点儿更健康」的理念。总结治疗肠漏症的几个办法,其主旨思想就是「弄脏自己」。比如食用含益生菌的食物,喝本地的纯蜂蜜,养一只宠物,或者直接「吃土」——补充土壤源微生物。
五种肠漏症的起因不同,相对应的治疗方案也不同。书中提供了步骤简单、花费很少、又容易操作的五种解决方案。针对不同的类型的肠漏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症下药。
比如,菲尔普斯的队友瑞安•罗切特,只是戒掉了快餐食品,在伦敦奥运会上就取得了两金两银一铜的好成绩。他在赛后采访中直言不讳,就是饮食习惯的改变让他在2008北京奥运会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现如今,对运动员饮食的研究已经成为美国游泳队一项重要的关注点。
在肠漏症知识尚未普及的今天,自我诊断尤为重要。《吃土: 强健肠道、提升免疫的整体健康革命》附赠了肠漏症测试题目,让你在家里就能快速的判断是否患上了肠漏症,以及所患肠漏症的类型。再根据书中提供的办法,就可以让你在短短30天内改善肠道健康,从源头防治百病。
民以食为天,除了先天的基因和后天的训练,菲尔普斯和他的队友们取得的成绩,缺少不了饮食的作用。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追求吃的卫生、吃的干净早已是一件过时的事了,今天我们更应当追求吃的健康、吃的科学。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强健的肠道、一个正常运作的免疫系统,一个更高水平的健康体系。
肠漏症是这样一种隐形的流行病,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种病」。也就是说,对于肠漏症大部分人都处于「元无知」的状态。必须抓紧寻找一个可以一直追索下去的知识线头,抓住这个线头才能一步步的解决问题。
《吃土》这本书就是解决肠漏症的那个重要的知识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