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北方的春寒料峭、闽粤的烈日炎炎,江浙一带的四月,真的是轻柔的春风拂面、暖暖的阳光笼罩。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林徽因,欣赏她的才气、迷恋她的人生。岁月不长,却不枉这一世。有人为她写诗,有人精心呵护她一辈子,有人用一生来衬托这个美好的生命。在那个乱世中,林徽因像一汪清泉,为人们洗涤一切污浊;更如一缕皎洁月光,让沉睡的人们因为希望而觉醒。
她拥有的不多,却让人羡慕不已,因为她是为了自己而生活。追求美好的东西,保护自己珍惜的一切,是每个人的本能,何必在意他人的看法?而对于自己而言,什么是美好的?完完全全打开心灵,调动一切感官。她从来没有亏欠过自己,因而也呈现出了最美好的状态,对于这种美好,任何人都爱不释手,不舍得破坏。
男孩儿们,你们喜欢怎样的女孩儿?女孩儿们,你们想成为怎样的女子?
都说女子如水,温婉动人。但是如今,真正明媚的女孩儿似乎不存在,或者应该这样说,现在的女孩儿呈现出空前丰富的样态。大家总认为,女强人让人望而却步,萌妹子让人心力交瘁;单纯的小姑娘太傻,天天思考人生的女人太可怕……可是,我们又会倾慕林妹妹的才华,佩服凤姐儿的霸气,欣赏宝钗的面面俱到——包括袭人、晴雯、史湘云、秦可卿,甚至妙玉等等一系列性格迥异的女子,就像一本历久弥新的古书一样耐人寻味,又如一幅色彩极度丰富的画卷让人爱不释手。
之前那个问题,我想无论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都无法回答。假设男孩儿告诉我说你喜欢可爱的妹子,那是不是说明,只要妹子可爱,你就会喜欢?显然不是。我换一个问问题的方式:男孩儿们,你们不喜欢怎样的女孩儿;女孩儿们,你们不想成为怎样的女子?如果是这个角度,大家是不是七嘴八舌会有好多话说?但是,这样下去,男孩儿会发现你不喜欢妹子了,女孩儿会发现自己什么都做不到。
这是一个悖论,这是烦恼的来源。
如果说我又开始思考人生了的话,今天我缩小了视角:女性视角。或许只是因为何洁和赫子铭离婚、蔡依林和锦荣分手的事,最近在想,真正的男女平等是什么?我是一个多多少少有点争强好胜的人,甚至在行为举止中不经意间还会透露出一些男孩子的特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男女平等似乎指的是女性可以获得和男性竞争的机会。例如:接受教育、参加工作。所以,现在的女孩儿比过去似乎更有想法、更要强。当女性终于从传统礼教观念的束缚中解放的时候,在同一个平台上与男性共舞,的确是一种男女平等的体现。是的,只是男女平等的体现,而非真正的男女平等。
平等并非相同。
夏娃是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亚当和夏娃是一个整体,并非割裂的、相互排斥的存在。上帝造人的时候,给予了男性和女性不同的角色分工,男耕女织的完满状态才是一种平等的体现。现在我们总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女性可以耕地、可以织布,就要求男性在耕地的同时也要学会织布;而男性因为自己不会织布就阻止女性耕地。无论是男性视角还是女性视角,这都是一种极度的不平等。用通俗的语言讲,女人做好女人的事,而非逞强做男人的事,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过去,女人没有机会做好女人的事,而今,女人有足够的自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这件事,到底是耕地还是织布,并不重要。
女性没有必要因为自己的强大而过分要求男性,男性更不应该阻止女性才能的发挥。真正的平等是因为相互不可替代,是剥离男性或者女性视角的一种社会观。当我们脑中关于男性和女性区别的隐性假设完全消失的时候,真正的男女平等才会实现。
这是一个崇尚人格自由与平等的社会,这是一个实现自我最好的时代。每个人的存在都有独一无二的意义,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真正的自己。我们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活着,而是因为是什么而存在。
性别差异给人们带来的是不同的特质,梁思成总是将林徽因的建筑草图改成规范的设计图,或许,梁思成就是梁思成,林徽因就是林徽因,所有的美好是因为美好本身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