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思维和方法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历代养生学家高度概括的结果。所以,掌握和运用养生于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并非难事。例如:“晚吃萝卜,早吃姜;冬吃萝卜,夏吃姜。”这是长期留传于百姓中的经验。但是很少有人讲出其中的道理。古代养生大家则站在宇宙变化规律上概括事物的道理。一年之中阴阳各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吃姜可暖胃以助阳气;冬天吃萝卜降内热以滋阴气。早晨如春,傍晚如秋。晨起吃姜升发肝气令人阳气开放,精神充沛;傍晚吃萝卜令阳气收降,迎接阴气开放以利睡眠。
饮食。缺少唯物辩证法,就会“跟风走”,人云亦云,违反自然规律。在吃的问题上也是如此。说很多病是吃出来的,一点也不为过。
1.吃饭——身体的好坏与吃大有关系。 一是适量清淡。《黄帝内经》讲了一个道理:吃饭的量恰到好处补气,吃多了伤气;味道过厚伤气,味道清淡补气。老子在道德经里也讲道:过多吃美味的食物伤胃。 二是食物的属性和身体的需要。食物都有性,分为寒、热、温、凉、平五种。体内热时应吃凉性的,体内凉时应吃热性的。如:胃里热,应吃寒性的香蕉;胃凉应吃热性的姜汤。如果吃反了会闹出病来。
2.吸烟——不吸烟的人不要学吸烟。但吸烟成瘾的人戒烟应辩证地对待。如果打破旧机制又不能及时形成新机制,人体失衡就会生病。所以戒烟应逐渐少吸,不可断然。
3.喝酒——“酒为百药之首。”但饮酒要遵循规律:一是适量。过量而又不能及时代谢出去,会损害内脏。二是立春至春分,立秋至秋分要慎喝白酒。这两段时间喝白酒,易引起内脏燥热。
4.喝茶——茶是人们应该选择的饮料。茶的一大功能是去秽气。经常喝茶可去人体的异味。可是,茶也分不同的品种不同的性。绿茶。性凉,适合胃热的人喝。胃凉人喝如雪上加霜。花茶。是用茉莉花等熏制的茶叶。茉莉花性温,有穿透性。所以,胃寒的人喝茉莉花茶暖胃。头昏脑涨的人喝花茶,有助于醒脑。红茶。是经发酵的茶叶,性温助消化。胃凉的人有助于暖胃。乌龙茶。结合绿茶和红茶的特点,属于平性。偏温性茶叶,上午喝有助于补气,偏凉性茶下午喝有助于收气。
5.吃水果——脾胃虚便稀时不要吃水果;气盛便干时多吃水果。上午吃水果伤气;下午吃水果去燥。水果吃得合适是营养,吃得不当有害于身本。
睡眠。传统养生认为睡觉是第一大补。民间有好多俗话:“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睡,浑身疲惫。”“睡个好觉,有如吃个母鸡。”睡觉为什么如此重要?那就是老子讲的“一阴一阳谓之道。”晚间睡觉是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白天工作学习是能量的释放。阴阳各半,缺一不可。
1.睡觉的时间。 讲睡觉的时间,必须要讲《黄帝内经》关于养生的第一个原则:“必顺四时而适寒暑。”人只有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与变化的时空和谐相处,才有利生命健康。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主旋律是什么呢?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是一个事物的放大,秋冬是一个事物的浓缩。例如:一粒种子通过春夏的放大成为一颗稻谷,秋冬使稻谷浓缩为种子。种子由起点回到了终点,但是发生了变化,一粒种子变成了几十粒种子,这是哲学上的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春天阳气生起,是万物推陈出新的季节。天地之间生机勃勃,生物欣欣向荣。一派生动的景象。春主生、主动。夏天阳气开放,是万物繁荣的季节。天地相交,地气上升为云,云降下为雨,万物繁华以待秋实。夏主长、主放。秋天阳气渐收,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天气以急,地气以明。随着冷空气的到来,大地上的湿气退去。秋主收、主杀。 冬天阳气闭藏,是万物休养生息的季节。天寒地冻,一些动植物进入冬眠状态。冬主藏,主静。了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主旋律,有利于顺应四季的变化,适应时空特点。一年有四季,一天也有四季。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二十四个小时。一天是一年的浓缩。因此,人一天的生活节律与一天春、夏、秋、冬的变化要符合。晚9点到凌晨3点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凌晨3点到上午9点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冬主闭藏。晚9点立冬。到了晚9点,天地睡了,如果人不睡,如同人与天地做“拔河”游戏。“人力不及天力”,“拔河”的结果天必胜人。人的身体变化节律与天地运行节律相吻合,才可以“借天力还以人力。”以补人在天地之间渺小的不足。晚上睡得太迟有两种情况:一是晚上睡不着,二是困倦但硬挺不睡。睡不着是阳气该收的时候未收。秋主收,下午3点到晚9点是日秋,人要逐渐进入收的状态。“阳气盛目瞠,阴气盛目瞑。”傍晚仍然做些兴奋的事情,阳气就收不回来,阴气占不了主导地位就难以入睡。第二种情况硬挺不睡,是观念出现偏差,懂得日冬的道理就要符合这一自然规律。夜里睡得过晚会伤胆气。严重者就会患抑郁症。《黄帝内经》讲:“气以壮胆。”“十一藏府取决于胆。”23点至1点是子时,胆经最旺。人在睡眠中养蓄了胆气,如果不睡觉消耗了胆气,严重者出现“怯症”,即是现代医学讲的抑郁症,表现为:惕惕不安,似有人捕之,气短,多疑,洁癖,重者更甚。晚9点至凌晨3点是人最佳的睡眠时间段。这时太阳在地球的对面,我们处在阴面,“阴气盛目瞑。”所以,其他时间段的睡眠难以代替“日冬”。
2.起床的时间。 故宫史料记载:清朝的大臣凌晨3点上朝,皇太子3点起来读书。这是科学的做法。3点至5点是寅时,也叫“鸡鸣之时”。有个词汇叫“闻鸡起舞”。清朝的太监也会在3点冲着皇帝的房间喊:“鸡鸣即起,勤政爱民。”3点是一天的“立春”,6点是一天的“春分”。春主动,立春时风吹树动如同压水井把营养灌到树梢,待春分后暖气到来,嫩芽一夜之间发出来。人与植物同属于生物,对自然界的感应有相同之处。天地在3点醒了,人体的细胞在这个时空感应下也醒了。在每天3点到5点之间醒了无须再睡,有时反而越睡越累。天醒人不起床如同“拔河”,人是拔不过天地的。5点前还没有起床,6点春分人的神就出不来,使人精神不足。现代“星期天病”就是如此。周日不上班,有人睡到上午10点。3点立春,6点春分,9点立夏。立夏之前没起床,相当于没有经历春天的动,无动无生。《黄帝内经》讲:“无春就无夏。”夏是阳气大放,没有阳气大放就没有精神。因此,早上起床应在3点至5点之间。3点至5点起床天没亮,可以在家里干家务,也可以看书写文章,也可以看电视,待天亮时外出散步。但是,冬天三个月不要轻易外出,必须有太阳才可外出锻炼。晚上睡得过晚或早上起得过晚都会封杀了阳气。即使睡晚了,早5点前也要起,中午补个觉。
3.睡觉的空间。 睡觉的房间不宜太大,主要是为聚集阳气。传统养生讲究睡觉时一定要关好门窗。夏天再热也不要开电扇和空调睡觉。人睡着了身体表面会形成阳气保护层。如果风把这层阳气吹散了,体内还会补充。循环往复淘干阳气,早上起来浑身没劲,面色黄,头如布裹。如果夏天太热。可关卧室门开空调把房间吹凉后关闭,人冲完澡迅速睡觉。凉爽空气可保持1个多小时,人已经睡着了。如果中间热醒,可再按这个办法做一次。人在睡着时,体温下降。记住千万不能开窗、开空调、电扇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