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总会遇到一些人生疑惑、迷茫和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但又不甘心就此了却余生,渴望寻求出路,寻求解脱,所以有的人就困而学之,我就是如此。这次来道中求学就是为了能读圣贤书,寻求人生之道,解决长期以来困扰自己的疑惑。
这一百天以来,虽说没有脱胎换骨,伐毛换髓,但思想越来越清明,方向越来越清晰,生命境界又有了一个大幅度的提升,内心满是喜悦和充实。下面我就将这段时间的收获跟大家汇报一下。
一、感恩
以前也经常说感恩,感恩天地宇宙,感恩万事万物,感恩亲朋好友,感恩领导同事,但有时候感觉这种感恩不是很真诚,有点敷衍和浮于形式,有时可能是为了自己的心安。总之,不是从心底里涌出的那种感觉,不够诚。有一天,我读到先生说:你有什么德?你有什么能?能让你放下一切来这里这样纯粹的读书;你有什么德?你有什么能?能够用这种方式(老实大量)读书;你有什么德?你有什么能?能够读这样的书。读到这里,我的泪水一下子涌出来了,是的,我有什么德,我有什么能,能让我抛下一切来到这里安静的、专心的读书,而且读的是人世间最有价值、最高明的书,学的是第一等的学问。我不断地问自己,我何德何能啊,我何德何能啊,若没有老师的指引,我怎么可能知道“经典”呢?没父母和兄妹们无私的支持,没有孩子爷爷奶奶无怨无悔、不辞辛劳对孩子的照料,我怎么可能摆脱家庭的事务来到这里呢?如果没有好朋友对我家庭的照顾,如果没有同事帮我处理工作上的事情,如果不是孩子在家里乖巧听话,一切安好,我能静下心来好好读一百天吗?如果没有同学们之间的团结协作,没有老师们的严格管理,我能读完这一百天吗?也许任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我都不可能有这一百天的百日筑基,也不可能学到这么好的学问。
所以,读罢这几句话,我才开始真正的去思考,我“德”不够,“能”不足,但是正是这么多人无私的爱、支持和祝福,我此次求学才能成行,成功。付出的是他们,收获的是我,我不知祖辈们给我修了多大的福报才有我今生这样的福气,所以,想到这里,我除了感激,感动,感恩,我找不出任何其他语言来形容我的心情。此刻,我也明白了,做人要懂得感恩,是那种发自内心的感恩,不是虚情假意的感恩,感恩那些成就自己的人和事,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其实都是在成就自己,都是为了成就我们这个“人”。所以,能生而为人,能生在中国,有生之年能和一群不分年龄志同道合的人老实大量纯读经,我知足了,我感恩上天赐予我的这一切,我也会尽自己所能帮到我所能帮的人,以报答亲友们对我的帮助和期待。
二、感悟
就像王阳明所说的“四十余年睡梦中”,想想自己这三十几年,好像也是睡梦中一样,不曾清晰明了,但自从遇到经典,让我感觉自己迈向了一条光明大道,这一百天的学习,自己也想明白了很多事情,生命也因此更有尊严和价值,内心也安定、平和了很多,见识也有增长,对人生也有了很多感悟。
1、 是自己把自己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喜欢自己,我讨厌自己的一切,觉得自己处处事事不如别人,没有自信,内心也充满了抱怨、愤恨和恐惧。有一天当我看到有一个修行人说到:如果有一个人打你一下,你一定想办法打他两下,如果有人瞪你一眼,你一定要让他知道你没有那么好欺负,如果一个人在你面前展示他的才华,你就想有一天,我一定要让你难堪。于是,人就活成了自己所讨厌的那种样子。看到这里,我就在想,这说的不就是我吗?我不就是这样活成了自己所讨厌的样子吗?我还要再继续这样活下去吗?不,不能再这样活下去,否则这辈子还有什么意义呢,我要改变,我要活成自己喜欢和别人也喜欢的样子。转念之后,整个人轻松了很多,也开朗了很多,对身边的人多了包容,理解,体贴和真诚,会主动关心、关注别人,也与同学们多了一些交流和沟通,而不是以前那种“端”、“装”,言语也多了几许温情和柔和,真诚以待,同学们也给予我极大的鼓舞和帮助,第一次在一个团队里面与人相处的如此真实、融洽和轻松,因为我的心变了,变的真了、诚了,变得逐渐沉稳和平和,这才是我想要的样子,我的生命也开启了一种新模式: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做一个真人。
2、每一步经典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生命。
钱穆先生说过:读一本书,要读出这本书背后所在的大生命,如此才算读书。以前对这句话没有什么感受,但是有一天当我读到《千字文》成书的故事时,我才知道自己以前是不会读书的。
原来《千字文》是梁武帝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让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于一夜之间编纂成文的,由“天地玄黄”到“焉哉乎也”,总共250个隔句押韵的四字短句构成,内容包含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社会、历史、伦理,整篇文章一字都不重复。试想如果没有那金刚钻哪敢揽这瓷器活啊,如果他没有满腹经纶,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心灵,怎可能一夜之间就写出这样精辟入理的千古美文呢,我可以感受的到,当他接受命令后,回到家中,关上房门,独自一人,逐字揣摩,反复吟诵,字斟句酌,不知耗费了多少精力和心血,自己的头发,眉毛,胡须一夜之间都白了,终于写出了这为后世传颂,千古流传的美文,不仅让人感动,更让人敬佩。可以说,这是他用自己的生命在书写,也是他一生的浓缩,所以才会为世人称颂,千古流传。进而再看我们的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哪一部不是我们古圣先贤生命的体证,不是先贤们智慧的流传,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智慧告诉我们该如何做一个人。但是以前读书仅是读书,看到的是文字和道理,并未感受到这后面还立着一个伟大的鲜活的生命。但自从看到《千字文》成文的故事后,我仿佛感受到每一部经典后面都有一个或者多个伟大的生命,虽已历经千年,但这生命依旧伟岸挺拔,光芒万丈,让人敬仰和感动。
3、做一个“人”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会痛苦、迷茫、烦恼、无助,概因不知道自己是谁,对自己认识不清楚,所以有很多妄想和贪欲,当这些妄想和贪欲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陷入痛苦烦恼的恶性循环中。
以前我感觉自己的人生就像浮萍,没有根,随波逐流,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是荒凉和枯竭的,也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活着是为了什么。但,偶尔,内心深入也会有一个声音:你应该好好活着,你来到这个世界是有价值和使命的。事实是我一直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和使命所在,可以说就是不知道如何去做一个人,就这样“四十余年睡梦中”。
有一天读到《孟子·公孙丑章句上》: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泰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我就在想,圣人首先他也是人,但他之所以是圣人,是因为他的出类拔萃,只是他把人做到了极致,所以成圣成贤了。先生也说,圣人就是尽心尽力,尽其可能的做好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即把人性发挥到极致。所以,我那个时候大概有了一点方向,就是首先要做好一个“人”,但是,该怎么做好一个“人”感触并不深。
有一天早上,起的比平时稍早一点,本打算到室外去读书,但一到室外还没有读上一页书就被眼前的良辰美景所吸引住了,郝堂夏季早晨的风柔和中带有一丝凉意,让人无比的舒服和惬意;空气是那么的清新和干净,沁人心脾;天空是那么纯洁和唯美,让人有种想飞到天上坐在云端的冲动,正当我想闭上眼睛好好感受一下这良辰美景时,我突然看到身边的小花,它们是那么的美丽和坦然,微风中是那么的摇曳多姿,只要有土壤、雨露和阳光,他们就能生存,他们就尽情地绽放自己,一年又一年,年年如此,不管有没有人欣赏,有没有人关注,他们只是尽其可能的展现自己的生命,把自己作为一颗花的花性充分的展现出来,至于其他则听天命而已。再想想自己,这么多年来好像都稀里糊涂的,都未曾尽心尽力、尽其可能的做一次“人”,更未把“人”的“性”给充分和完全的展现过,叹自己还不如那一花儿。
若不是遇上经典,遇到孔子,孟子,可能自己的人生还是一如既往的稀里糊涂,浪生浪死,读过经典,再看看这些花儿,我明白了,我首先应活出一个“人”应该有的样子,把自己的生命立起来,把根扎下去,然后从良知而行,以理而行。把自己内心那份良知,那份光明扩而充之,可能一开始,这点良知比较少,这点光明比较弱,但孟子说“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所以,只要是从良知而行,以理而行,一定会“源泉滚滚”,把自己的“人性”发挥的淋漓尽致,尽心尽力、尽其可能的做好一个“人”,实现一个圆满的人生。
三、感召
上天在给我们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给我们开启另外一扇门,有时候甚至是帮你关上那扇腐朽和黑暗的门,给你打开一扇通往光明大道的门。我就是如此的幸运,我有幸接触经典,并老实大量纯读经了一百天,这是上天给予我的恩赐,是我生命的财富,我的人生轨道也因此而发生了改变,我感恩这些美好的发生和遇见。我受益于经典,我也希望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并学习经典,进而受益。虽然目前我的力量微弱,但我愿意为读经事业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一份贡献,以感召更多的人来读经,宣导读经,让我们回到经典,让人心更安定,社会更和谐,世界更和平。
四、结束
一百天的学习结束了,心里有很多不舍,不舍一百天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们,不舍这样的读书方式,不舍道中的馒头,不舍郝堂的荷花、小桥流水。但我知道,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自己读经,宣导别人读经,所以,学习结束,责任开始。后面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们这群读经人去做,大家加油吧,读经路上我们相互鼓励、相互携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