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里,施舍乞丐是善良之举。
我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他们自己一生非常节俭,却从不吝啬对乞丐的施舍。如果锅里只有一碗饭,我奶奶情愿自己饿肚子也不能让上门讨饭的乞丐跑空腿,她给饭时必定要给菜,除非家里实在没有她才肯作罢。奶奶一生乐善好施,却从来不会去琢磨那些乞丐的真伪。她认为乞丐就是真的穷、可怜需要帮助。
昨天,在超市门口看见一个失去双腿的乞丐,蓬头垢面,身上那件脏兮兮的黄色汗衫早已被汗水浸透了。来来往往的人们好像并不关心他的存在,即便有人愿意瞥他一眼,也很快收回目光,尽快离开。我不知道那个没有双腿的乞丐为什么不能博得大家的同情?我觉得他那么可怜那么无助,只要大家都能伸出援助之手,帮他一把,他不就可以尽早回家,这么热的天都快要把人蒸熟了。我把交话费和电费以及在超市购物时所找回的零钱全都给了那个乞丐,他一个劲地向我道谢,周围的目光像注视怪物一样的投向我。接着就听见一位大妈说到:“真是个可怜的孩子。”她边说边从钱包里取出一把零钱丢在乞丐面前的磁钢里,临走时还从购物袋里掏出一瓶买给孙子的饮料留给了那个乞丐。我为能遇见一个和我一样有同情心的人而欣慰。
我们这个镇工业算是蛮发达的,经济条件在苏中也算中上等,可是我们这个镇的人为什么那么冷漠?
回家后我把今天的所见说与家人,经常在外面跑市场的儿子听了十分不屑:“这种人有什么好同情的?身残志坚的人多了去了,他没有腿有手啊,我们这个镇靠手工业吃饭的人太多了,他为什么不去工作而选择乞讨?实际上他就是一个好逸恶劳之人,说的不好听就是社会寄生虫。”
后来我老公说那人看似可怜,但他的生活却十分的奢靡,其实他是我们这个镇上的‘乞讨专业户’,家里条件好过一般人家。
一日乘车外出,刚上车就见售票员在和一位乘客争吵,争吵的内容听得让人心烦。原因就是那位乘客该付十二块想少付两块钱,而售票员却不依不饶就是不同意,那个乘客是位老年人,或许是真的身上没有两块碎钱了,我随手将刚才买票时多的两块钱递给了售票员:“这位大妈的两块钱我给了,你们别吵了。”谁知那位大妈太不仗义,我替她付了她该付的两块钱后,她却从少付的十块钱里又扣掉了两块,只肯再付八块。这下售票员更火了,同车的乘客都在说那位大妈的不是,但她就当没听见,售票员一直在和她吵,一直吵到我下车还在继续。
我下车后一直在想,那位大妈怎么可以面对众人的指责依旧泰然自若,熟视无睹。她的可恨之处堪比小人。
我总觉得自己要善良待人,但我们的善良却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里无处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