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今天,他牵着自行车走在回家的路上。中大静谧的校园里走着走着,就吹起了微风、下起了小雨——像今年今天的雨一样。他停了下来,仰望着天空。其实,他刚刚在教室里就已经察觉到天色有变,还在自己的随想录里写下“潇潇夏雨,余待久矣”这样的句子,希望着这场将来之雨——倾盆大雨混合带有些许伤感空气,淋洒万物,滋润心灵。不过,他并没有如愿。只是下了小雨。
他把目光收回,继续牵着单车前行。心想着很多事情:将近的体育中考、将近的中考、将近的离别——特别是与她的离别——当然,如果不能去同一所高中的话。“但是,自己之前已经经历过这种双重分别了,这一次应该会成熟很多了吧”,这么想着,他露出了自信的笑容,走了。
今年的今天,下起了相似的雨。“风涌入窗户,略微掀动教室的窗帘,带来与去年一样的空气。为何每到下雨,我就会如此悲伤?忧郁、怀旧、伤感、怅然……风同雨似,不见去年人……”,他又在随想录上写着。刚写到这儿,他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往前翻了几页,看到自己去年同一天写的“潇潇夏雨,余待久矣”。抬起头,窗帘还在微微动着。教室换了,身边的人也换了。
“一年了,我都经历了什么?”他喃喃自语道。本应只是无意的自问,可不知怎么地,他竟开始重复、不断地问自己。不断的问,不断地把他的思绪从数学课中抽出来,拉到无边的潮湿天空中。
“在那之后就体育中考,然后是——啊不,不要这样想,顺序回忆到底就会想到今天,然后又会想到自己在问自己这个让人迷茫的问题。”
可是,人为什么喜欢回忆啊。明明读了书,也知道回忆和幻想太过沉重,但还是会情不自禁。回忆,要么是因为不复返的美好过去,要么是因为物是人非和心境永存之间的矛盾,要么是因为想找出自己现在所处状态的来由、以寻求改进的方法。
他看着随想录本子,想到去年的今天自己所想的内容。那时候自己在想——她?“天啊,这是数学课,你在想什么?”上进心强行把他的注意力拉回数学课堂,让他盯着刚刚布置的数列习题。
忽然,他感觉自己的思绪团团被刚刚产生的回忆黑洞的拉力和良心产生的回到现实的力拉断了。散开了,混沌了……自己仿佛什么都记不清了。明明日记本就在抽屉里,不知怎么的就是不想拿出来看。
思路反而变得清晰了。焦虑过,也压抑过,那是因为她的飞速进步,以及考前班里逐渐紧张的气氛。最终还是失败了。失败以后,竟然没有怎么过分反应,这是最奇怪的。与之鲜明对比的是他到新环境之后第一学期的表现。自信、积极交友、努力学习——这是自己吗?
新学校的同学很好,很好。他们给他带来很多快乐。他都算过,自己每天笑的次数比之前多了太多。他甚至在班主任面前给自己起了一个外号:“谢快乐”。第一学期,快乐让他安心了下来,忘却了过去。但在笑声之余,他自己心里还是知道:这些都也只是麻醉而已,最终醒过来的时候自己还是要面对不敢面对的伤怀。
寒假的春节,他终于有机会独处了。到家乡的院子里静静坐着,试试看摆脱这些快乐时自己会不会崩溃。但是,打坐冥想几天,除去在校的快乐后,自己得到的,居然是平静。无边的宁静,一点都不像自己之前预言的“崩溃论”。
新的学期,他带着微笑回来了。自己已经能做到无惧于回忆,又何惧它物呢。他以为,凭着乐观的心,以及延续上学期的模式,就可以稳妥度过下个学期。
然而不是这样的。每天的快乐,让他越来越浮躁,越来越浮躁。浮躁到不认真做错题,浮躁到每天目标是完成作业、而不是享受作业。他的部分同学,都开始努力了,为学习投入一切了——当然,他看在眼里,并且为之感到焦虑。焦虑和浮躁相互“促进”,交织起来简直可以让人暴躁起来,可每天和同学的说笑又“恰如其分”制约前二者,使他稳定地维持在这个糟糕的状态。
“咚咚咚……”下课了。他没再和同学去说笑了,而是在桌子的右上角贴上“别吵”的字样。他终于懂了,自己是快乐太久了,被麻醉了。醉人浮躁,还能怎么学习?他把打坐冥想写进了每日的常规任务表格,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
和班主任谈心时的那句“行动起来吧,不要少做多想”,以及和同学聊天时的那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都让他觉得自己是时候静下来了。他翻开摘抄本,抄下《今日简史》“把过去的所有幻想都放下吧,它们是相当沉重的负担”,在后面写了个“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