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养育中心看到了这样一幕:
"宝宝,快来给大家表演一段你喜欢的广场舞"妈妈朝站在教室中间的孩子说。孩子有些许害羞,低着头往妈妈身后挪动。妈妈说:"你不是平时在家跳的挺好的吗?快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孩子依旧无动于衷,开始转移话题:"妈妈,我们去玩儿滑滑梯。"妈妈没有理会孩子的请求,还补了句"你今天不跳,那以后就不要跳了。"孩子红着脸,用手使劲拉着妈妈的衣角,似乎快要哭出来了……
这个孩子的反应是典型的缺乏自信。不敢在大众面前展示自己擅长的。
孩子的自信问题是很多家长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经常听到家长说"我家孩子胆子太小,别人抢他的东西,他从来不反抗,直接就给人家了""我家孩子出门了就特粘我,跟小朋友玩儿游戏,我不玩儿他就不加入,可真愁人。"…
是的,没有自信的孩子往往会让家长担忧,害怕他们会吃亏,会难以融入群体融入社会,无法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等等。这样的担忧也不无道理。
一个没有自信的孩子,通常会表现出"无力感",也就是感觉自己没有力量。一方面,他们的情绪经常处于消极状态、喜欢无理取闹、胆小恐惧。还有另外一种表现,他们会使用"虚张声势的力量",表现为专横跋扈、崇尚暴力,对安危满不在乎等等,来假装自己很强大。这样的无力感会让他们失去探索世界的机会,没有探索认知也就无法提升;还会让他们无法感受到爱,封闭自己的情绪,造成人际交往困难。
那我们究竟如何提升孩子的自信呢?
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天然的建立自信的几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家长需要利用好孩子发展的天然优势,不过分干涉,也就是不为;在孩子遭遇挫折时要有所作为,提供支持,来帮助孩子构建稳定的自信根基。
1.婴儿期
孩子刚出生时,经常会通过哭泣和微笑获得养育者的关注:可口的食物、清爽的尿布、身体接触、眼神的交流。然而,当孩子哭泣时,如果得不到养育者的回应,或者养育者无法根据她的哭声判断出他的真正需求,可能会让孩子感觉到挫折。人生都要经历挫折,但是如若总是遭遇挫折则会让人产生无力感,尤其是婴儿无法自由活动、无法自己满足自己需求。
所以,要想利用好这个天然建立自信的时期,养育着需要及时回应孩子需求。孩子哭了,一定要及时去看看孩子到底是因为什么哭泣;同时,也要多和孩子进行身体接触,比如捏捏小腿、挠挠痒痒、亲吻、拥抱;还有要经常和孩子有眼神的交流,让孩子感受你目光里的爱,让他们知道自己很重要,建立足够的安全感。安全感能让孩子积极探索世界,爱可以帮助孩子勇敢面对探索中的困难,增强力量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