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月读传习录第二十四天(黄直录)

      “溥博如天,渊泉如渊”,大意是智慧象辽阔的天空,又象不断涌动的泉水和无底的深渊,可谓无边无沿,黄直用来比喻良知之用的无所不包和川流不息。心之本体只有一个,原是一个天,原是一个渊,私欲窒塞,天渊皆失,障碍消除,本体恢复,一节之知即是全体之知,全体之知即是一节之知,天之一角是天,地之一隅是地,一点点的遮蔽微不足道,知微察著,以小见大,掌握了规律,认识了本质,自可以随时格物以致其知了。

      没有人能全知全能,圣人天理尽知本体通明,自可以物来顺应,感而遂通。而我辈致知,也要各随分限,一切从实际出发,积跬步,纳细流,从小处着手,从易处开始,脚踏实地,层层递进,万不可好高骛远,欲速不达,就象种树,树苗时要浇适宜的水,再大时多的也是适宜的水,小小的树苗和盘根错节的老树,所需水量自是不同,都要根据所能承受的程度去浇,过了就浸泡坏了,不够就干枯了。所以,修心和做事是同样的道理,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力所能及去努力,过和不及都有违事物发展规律,都是不可取的。 

      门人在座,有动止甚矜持者,有夸张太直接率性者,阳明说“终是有弊”。太矜持的,言行举止处处拿捏,真心实意一点不露,将精力浪费在无用的繁文缛节里,就没有心去探究天理了。而太直率的又反其道而行了,不讲礼仪,随意而为,致良知的学问又没有用到得力的地方了,这也是心与事分开知行不一了。

    “佛氏不着相,其实着了相。吾儒着了相,其实不着相”。逃的逃不掉,接的能接住,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物来顺应,不着痕迹,坦然面对,廓然大公。

    “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便是圣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笔者写下这个题目,可谓诚惶诚恐,深感要对一代大儒的思想有所评判,力道仍非常浅薄。能写这篇文章,缘于读梁漱溟先生的书...
    云之汉阅读 10,689评论 0 15
  • 2016.10.24 晴 0-10度 总想着如何教育儿子,其实最重要的是自己努力去做。只...
    amylismile阅读 1,469评论 1 0
  • 寂夜繁空赏月宫 欲别皇城躲啸风 常叹青春付水流 白首齐眉己成翁
    左耳朵冷阅读 786评论 0 0
  • 提起“上进”与“下流”两个词,大家一定会想到一个人品行好坏,实际上这两个词与我们的健康是息息相关的,上进的人健康...
    吉行天下阅读 3,28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