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贴吧上看到一位网友对于信仰的提问,颇为有趣,她问人活到最后是否需要一种信仰来提升呢?这个信仰包括很多方面,那么佛家,道家,基督,这类信仰真的对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吗?还是说我们的思维只是在被洗脑?
看了她的问题我不禁思考,人是否需要信仰呢?信仰能提升人的精神观念吗?怎么理解精神信仰对人的作用呢?思维的边界是否已被社会环境固化了呢?于是自己想寻求一点答案。
我觉得呢人,活着是需要信仰的。无论怎样,人都得信点什么,都在信仰着点什么。只不过有的信仰是有意识的,有一些是潜意识的。灵长类动物的求知欲是最强的,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同样也对不知道、不理解的事情和现象充满好奇心。信仰便从中衍生出来。信仰是人类尚无法满足或为了满足客观现实而产生的精神、物质依赖和寄托。所以,鬼神、上帝、圣人之言、金钱、美女均可以成为信仰,区别在于精神形态信仰和物质形态信仰而已。
信仰能提升人的精神观念吗?信仰没有高低贵贱、上下大小之分,有精神信仰难说高雅,有物质信仰也未必低俗,萝卜咸菜各有所爱仅此而已。所以也就谈不上提升什么。但人可以改变自己的信仰从而得到不同的思维享受和心灵感受,从而自己为自己的信仰建立衡量标尺与准则,但这与他人无关。
宗教信仰属于精神信仰,他们根基于公共道德,如果宗教信仰对于一个人能够起到更好的遵守公共道德的作用,可以视为提升,但实质上并不是信仰本身助力于人的观念的提升而是信仰作用下的道德提升。进而言之,精神信仰只是道德的工具与外衣。那么道德又是谁的外衣呢?道德是利益的外衣。佛、道、基督等等宗教信仰的表象是教人遵从各自标榜的公共道德,但其实质在于维护和扩张自身的影响力与利益。每种宗教的产生、发展的历史无不证明了这一点。佛教源于印度,诞生百年间,佛教与外道、教内纷争数不胜数,以血流漂杵论之也不为过。基督教的血与火更是历经千年亿万生灵涂炭。道家看透凡尘归隐山林,在追求长生不老的路上前赴后继者不知凡几。所谓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
我们的思维只是在被洗脑?其实是的,人生下来从小到大,经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树立个体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这本质上就是一种洗脑。但一个人作为个体是无法改变这一点的,因为个体无法跳出社会的范畴。在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三观,否则就是三观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