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伙伴们:昨天分享了CareerDNA的“三最”,得到很多小伙伴的肯定,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共鸣,甚至还收到了些糖,第一次感到分享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非常感谢大家,今天继续分享复盘。想了解布莱恩博士的,可点击布莱恩博士的故事
那你参加了 careerDNA,有什么收获呢?
最大的收获是:重新认识了自己,而且更爱自己了。
经常会听到周围的朋友说,“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我只知道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然后我们经常会听到身边的朋友跟你说:“不高兴就别干了,世界那么大,出去看看吧”,于是有些人就真的这么任性地辞职了。
而原因真的是因为工作吗?其实,他是没有真正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没有真正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话,他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通过频繁换工作去尝试,会付出很多机会成本,那也就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是在做着不喜欢的工作,为的只是一份收入。他们会对孩子说:“我为你这么辛苦地工作。。。。。。”了解点心理学的人能意识到,这样说话对孩子的影响是什么。
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从小读书、考大学,到了选择专业的时候,面对一本厚厚的高考填报志愿的学校名册和一些陌生的专业,能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作为自己职业,真的是靠运气,而且我们那个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只是因为那个时期,《大时代》之类的股票电视很火,于是我觉得,报个金融专业就会炒股票了,结果到大学毕业的时候,我还是没有学会炒股票,也没搞明白金融到底是做啥的。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毕业找个好工作,就是16年学习的最好结局,也是美好人生的开始。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有着“好工作”,“好人生”的中国人,却越来越感到迷茫,内心慢慢的封闭,脸上没有了幸福感呢?能让我们感到内心幸福的最根本的答案,在哪里?
答案就在你的CareerDNA里,在这个童年时期就形成的职业基因里。
所以,简单的说,CareerDNA就是从根源上让你认识你是谁,你有哪些优势,你适合做什么?通过几个生活场景的联想,根据你的行为模式,可以快速初步判定你的类型。根据你的类型,再进一步一对一咨询,就能知道你的确切类型,以及这个类型的所有喜好、天赋等信息。
其实还不止,知道了你自己是什么类型的,从而可以更好的接纳和认可自己和他人。学习了CareerDNA后, 我感觉最有用的就是首先把我老公分析一下,为什么我们总是观念不一致,我也常常因为说不过他而气愤不已,经过分析,我找到原因了,原来我们两个的功能类型居然是完全相反的,获取信息和做出选择的模式完全相反,能共鸣才怪,得到这样的结论,我不禁释然了,他也不是故意要气我,实在是内在的职业基因决定了他这个类型的人就会这么做。
于是我一回家就兴奋地要给老公测评,他以前做过专业的测评,不屑一顾,说这种都是模棱两可的,不准,但是当我在给他解读他的类型的时候,90%的部分,他都是在说“是是是”,在确认了他的类型后,我说:“天哪,亲爱的,我们两个居然天生是互补的。我过于抽象,你能看到实际的问题,我过于感性,而你比较理性,我们两个真是完美拍档”。一向不苟言笑的老公居然被我逗乐了。
儿子也过来凑热闹,我特意请教了博士如何观察孩子的类型,但是博士说:“he is just a child”,好吧,我只能根据他现在的行为模式,脑子里分析了一下,说, 你应该是“创作者”,你很有想法,对周围的事物很敏感,不过你这个类型的虽然很有天赋,但是就是有点拖延。儿子一听我说他是“创作者”,他说,难道我以后会成为作家吗?我说“是呀”
呵呵,以后谁知道呢?may be
不过我感觉,认识了自己的CareerDNA后,我学会从更全面的视角来看周围的人和事,将不会再为“老公不不关心我”这件事情而纠结了,其实我发现,老公还是挺关心我的,只不过,以他的方式而已。其他人可能也曾经因为“上司不认可”,“朋友起冲突”这些问题而纠结,但是,当你认识到各自的不同类型后你就明白了,一切的为什么,都只是因为每个人CareerDNA不一样,难怪Brain博士说:“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值得尊重的个体”。我第一次真的体会到了。
所以说,只有先认识了自己,才能成为你自己;
成为了你自己,你才能更爱自己;
只有先爱自己,才能爱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