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5分钟商学院》最小可用品

一、转述:

1.最小可用品的意义,是通过不断小范围试错,快速迭代,使产品质量越来越能满足用户需求。

2.前提:

(1)产品更换成本低

(2)产品试错成本低

(3)有能快速反馈的渠道和应对反馈的团队

(4)有主动提意见、建议的用户。

3.“憋大招”和“持续试错”本身都没问题,问题在于准备的“度”,有些事情的的确确应该在推出之前解决清楚,如果没有解决清楚,就大大降低“试错”的效率,提高成本。如MIUI操作系统,在第一次推出前肯定也已经把一些基础的性能研究得很完善了。

二、摘抄:

概念:最小可用品

最小可用品,是《精益创业》里提出的一个,通过做能满足最基本功能的产品,不断接受用户反馈,快速迭代,直到做出真正符合需求的好产品的方法论。

小结:两点要注意

第一,不要认为你真的了解你的用户。乔布斯也许可以,但大部分人不是乔布斯。既然不了解,一定要犯错,就抛出最小可用品,最快地,最低成本地犯错,然后再最快地改正。

第二,也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用“最小可用品”的逻辑。我给大亚湾核电站授课的时候,看到他们墙上贴着一张海报:一次性地把事情做对。说得好,我很难想象,大亚湾核电站用“最小可用品”的逻辑做核电站,是什么样的场景。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