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你自由了

我是简丹,一个热爱钻研搞钱的95后撰稿人。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我分享:

基金,保险,房产以及无数种搞钱思路...

吾日三省吾身:富否?富否?富否?

(摄于:成都明月村)


下午逛知乎,看到一个话题“如果四十岁你财务自由了,你会去干什么?”

底下的回答千奇百怪:

有人说我要搞学术,这样就可以在课题经费不足的时候自己接济自己了;

也有人想创立一个教派,成为耶稣那样的人,为世界带来曙光;

万万没想到的是,竟然还有人想去郊区买地买设备,然后打铁?

......

当然,也会有人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然后凡尔赛一下:

这样的生活太没有干劲了。

1.

每一个用“如果”开头的答主,认真到就像这一天已经到来了一样。

但是,先醒醒。

与其用“如果”造句,还不如努力把“如果”去掉。

这个努力的过程,就是向财务自由靠近的过程。

既然是一个过程,那有捷径可以走吗?

有,基金定投就算是一条。

那什么又叫定投呢?

举个例子,五险一金中的养老保险,就是最普遍的一个定投了。

在能赚钱的时候定期把钱放进去,为的是以后丧失赚钱能力的时候,还能定期有钱可拿。

如果你还是不懂,那就再举一个不那么恰当,但很好懂的例子:

上大学的时候,你妈妈每个月都在1号转一笔固定的生活费过来。

那么你就是你妈妈持有的那个基金,她定期投资,为的是你以后的知恩图报。

说不恰当是因为,中国很多奉献式家长,他们不求回报...

而基金定投的目的,就是为了换取将来的超额回报。

这个回报越多,你离财务自由就越近。

2.

之前在云南打出租车,和司机聊天发现:

他们老一辈的云南人习惯把“赚钱”说成“苦钱”。

因为在他们看来,要想获得money,那就得付出体力,而体力活往往意味着辛苦。

这就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固化,其实不只是“人能生钱”,“钱也能生钱”。

说到钱生钱,有人最先会想到银行存款利息,但这真的太低了。

利率很难跑赢通胀。

存着存着,然后发现你的钱缩水了。

所以还不如持有一只优质基金,长期定投,才有望跑赢通胀。

除了能够跑赢通胀,帮你早日实现财务自由外,人家还有很多优点:

其一,我们不需要很多钱就可以开始。

它的门槛很低,也可以在无压力的定投中养成储蓄的好习惯。

其二,对时机的要求也不高。

定投是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点来投资,不会像股票那样惊心动魄。

也可以避免情绪干扰所导致的冲动性损失。

其三,定投还可以分摊成本。

比如你去买橘子,贵的时候10元一斤,便宜的时候5元一斤。

我们每次都买10元。

贵的时候能买一斤,便宜的时候能买两斤。

这样算下来,平均就6.7元一斤。

在股市上,当你的资产一定时,均价越低,份额就越多。

以后一旦股票涨价,你的资产就能实现飞升。

尤其是在你不断买入,股数越来越多之后。

恭喜,你离财务自由又近了一步。

3.

当然,基金定投并不是随便定一个时间,随便设一个金额,然后长期持有就完事了。

要对自己的情况进行梳理,制定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定投策略。

比如定投的时间。

对于花钱大手大脚的人来说,最好把时间设定在每个月的发薪日。

工资一到手,马上定投。

至于金额的设定就真的量力而行了。

但也有一个公式可供参考:

把你一个月的收入减去一个月的支出后,剩下的钱的一半用于定投。

为什么是一半?

因为定投是一个长期的投资,放在账面上的资金是不能动的。

所以要预留一半的钱,以备不时之需。

这只是很初级的定投方案,适合投资理财小白。

哪怕你不懂股票、不看财报也可以快速上手。


ps.

如果说财务自由是指不靠工资、不需要每天付出劳动,就可以满足生活需求。

那这很简单,对需求度低的人来说,工作几年存点小钱就可以实现。

但这只能维持很基础的生活。

一旦你多要一点,财务自由的平衡就打破了。

我把这称为弱财务自由,即只能满足当前的生活消费,对未来的风险无抵御能力。

什么是强财务自由呢?

在满足当前生活消费之外,还能拿出足够的钱,为未来可能的风险和消费升级做好准备。

只有实现了这样的强财务自由,你在“如果”后面编的故事,才更有可能实现。

今天先说到这里,后面再展开来讲讲基金方面的一些东西。毕竟我也是入场6年的老基民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