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霜降后有两样小食令人着迷:一个是糖炒栗子,一个是烤红薯。
在南方,霜降后有两种小景让人驻足:一个是枝头挂满柿子,一个是桂花静默绽放散发幽香。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
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无论你是否留意,其实,不用看那满园凋零的落叶和山野愈加斑斓的色彩,但看路上行人开始抱臂裹衣,就知道秋天快走到了最后。
此时的天地之气流转变化,极为迅速。
不只是枫叶迅速丹似血,不只是露迅速结为霜,
而是一直萦绕不去的肃杀之气。
一年已过去四分之三,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万物蛰伏,休养生息又一季,四季荣枯又近尾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北方的清晨,万物挂霜时节,柿子红了。
据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载,
柿有七绝:
"一多寿,二多阴,三无鸟巢,
四无虫蠹,五霜叶可玩,六嘉实,
七落叶肥滑,可以临书"。
因"柿"谐音"事",
古人便将诸多种喜庆吉祥的内涵融入其中,
如"事事如意"、"事事安顺"。
谐音有千般吉祥,
挂在枝头红火可喜,
放进口中汁水四溢,甜甜蜜蜜,
怪不得柿子在霜降时节,享尽头一份的“恩宠”。
除了应节,还是对这个时期天赐之食的珍惜与感恩。
对柿子的最初记忆来自它的衍生物——柿饼,
每年春节,家家户户的待客内容中,
总有柿饼。
摘下蒂子,是黏糯的朱赤色果肉,
甜得不留一丝余地,
在物质贫瘠的童年,那是难得的冬日美味,
是一次气完神足的幸福暴击。
后来才知道,柿饼来自于柿子,
在阳光里晾晒,旋平,蒸熟,
是在大自然的光与风中,孕育的美物。
南方地区有老话:
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
柿子可以清热润肺,还可补筋骨,
同时还有祛痰镇咳的功效,非常适合此时吃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古人眼里,菊花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被认为是“延寿客”、不老草。
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因此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霜降过后,枫树、黄栌树等树木开始变成漫山遍野的红黄色,如火似锦,非常壮观。“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浪漫之境一直成为文人雅士的创作源泉。
在这百兽都开始储粮的季节,我们也该遵循大自然的指示,调养生息,迎接冬天的到来了。
中医认为此季节属于五行中的“金”,对应肺脏。因此,此时饮食养生适合的是“平补”。
适宜的食物有梨、苹果、橄榄、白果、洋葱、芥菜等。这些食物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固肾补肺的功效。鸭可谓餐桌上的上乘肴馔,也是人们进补的优良食品。尤其当年新鸭养到秋季,肉质壮嫩肥美,营养丰富,能及时补充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鸭肉性寒凉,特别适合体热上火者食用,所以秋季润燥首选吃鸭。
此此外,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