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高速发展,各种社交APP应运而生,网友网迷也越来越多,网络语言的表述方式也越来越怪异,对口语和书面语言影响越来越大,要么是另劈蹊径,要么是低俗化,前一种可能丰富我们的语言,值得我们借鉴和发扬,而后一种可能走向堕落,需要引起我们警惕和审慎。
网络语言的低俗化,是一种流行病,有几下几种表现:一是标题党和忽悠派横行,为了吸引眼球,刷新点击率,如点击页面中"一护士不小心说出降xx秘密",但点开了看到是"得了xx病怎么办?多亏有了它"的标题,实际内容竟然是由一段病例从发生到治愈的故事,引出某医生和治愈药方,并列出联系的微信二维码,明明白白是一例广告,页面标题神秘化,有两个毫无关联的新标题,故事引出广告,让人感觉到被忽悠了。
二是语言表达颠三倒四,与习俗和惯例大相径庭。如我国侨民和游客在国外碰到地震或战争等天灾人祸,祖国派专机接收,标题和内容却说是我国又流氓了,把贬义词当褒义词使用,让人感觉很不爽。
三是语言方式呈现小流氓习气,如屌丝,牛B,牛x,他妈的B或x等等,把生殖器挂在嘴上,也成了一种网络语言,稍显文明的是哇塞,我靠,你妹,究其来历,也是一些变种的流氓口语。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望有志洁净语言环境的人士和相关部门引起警觉,釆取措施逐步消除和扭转这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