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这会影响我们做出每一个决策而达到的效果,改变的现状。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周岁抓周,决定家人对你的培养方向,刚学会说话时第一个开口叫的人,决定了你与谁更加亲近,上学了选择坐哪个座位,喜欢哪个学科,选择什么专业,什么大学,什么工作,选择怎么样的伴侣,可以说选择是每个人一生都要进行的工作,因此尤为重要。
要做出正确选择,你首先得把要比较的东西拿出来,放在天秤两边去对比。经济学则教你,在比较的时候不仅要看见那些看得见的东西,同时也要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东西。
作者讲述了破窗理论,它说的是,一个顽童把窗户打破了,这时候窗户的主人,就要去买窗户,这将刺激窗户的生产。制造窗户的工人接到订单,有了钱以后,他可以去买面包。面包工人又可以去买衣服。这样就推动了一连串的生产。所以破窗理论的支持者说,有破坏才有进步,破坏本身是好的。
这种思维在社会中非常常见。每一次社会经历灾难,每当有飓风、地震、海啸,总会有那么一些经济学者走出来,说这个灾难虽然造成很大的伤害,但它又为下一轮就业和GDP增长带来了机会。
但事实不是这样的,顽童没有把窗户打破,不用去买新窗户的主人,就可以把买窗户的钱用在别的地方,或许能创造更大的价值,没有飓风地震海啸的发生,地方经济实力会逐渐积累,更加富裕,对社会增长有更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我们往往只看到了选择下的能看到的事物,并且有坚定的认可感,确忽略了我们没有看到的事物。我们抓周时选择了笔,就不会感受到钢琴的美好,我们第一声呼喊喊了妈妈,就不会感受到来自爸爸的内敛的爱,我们选择了理科,就不会感受到中国哲学的精深等等等等。
因此运用到工作生活中,我们在决策时,不要太片面,要多想想那些没有看到的事物,两者相比较,再做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