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涔山深处的翔凤山悬崖绝壁上,有一条远古栈道。从现在栈道边悬崖发现的唐贞元年间依稀可辨的字迹看,至少在唐代以前这里就有了栈道。 这是北方发现的惟一古栈道遗迹,长达40多公里。这些古栈道究竟干什么用的?据说有的人考证过,当年汉高祖刘邦兵走平城,靠的是这条栈道。如果此言可信,那栈道修筑时间可追溯到西汉时期。
一般来说,古栈道主要用于交通。而在宁武这个山川秀美、交通便达的地方修栈道似乎是多余的。它的用途究竟是什么?一说是古代这里庙宇众多,都建于山顶,信徒香客为积德行善,经年累月开辟了朝佛栈道。这条栈道建成于哪个朝代,派作什么用场,修了多少年,历经几多战事,不得而知。宁武古栈道成了当今一个不解之谜。
沿着汾源峡谷向管涔山深处北行,有一条天然雕塑走廊,有二三百米宽,数十里长。阴面的山崖奇绝险峻,怪石嵯峨,有数百米之高。像巨大的雕塑作品巍峨耸立,像伫立在道旁的仪仗,向幽谷深处延伸;峡谷阴面的陡坡上是茂密的森林,天然雕塑走廊中部有两个石豁口,相距约一公里,一个宽60米,一个宽10米,分别叫大石门和小石门,是峡谷内通往谷外的两条通道。就在大、小石门附近的悬崖上,发现了长江以北惟一的悬棺群落.
长江以北竟有悬棺。石门悬棺的发现,对研究中国的悬棺文化和丧葬风俗有重要意义。这里的悬葬始于何时?死者是什么人?北方黄土高原上的先人并无悬葬习俗,为什么临崖立起一具具悬棺呢?
石门悬棺从悬葬方式上有洞穴式、悬吊式、悬桩式、栈道式四种。洞穴式是在悬崖天然石洞里放置棺材;悬吊式是用铁链将棺材吊挂在悬崖上;悬桩式是在悬崖上凿洞平插木桩,将棺材搁置到木桩上;栈道式是在绝壁中凿孔插桩,铺成一个微型栈道,再将棺材搁在栈道上。有的研究者作了这样的推论:古代以黄河、长城为界,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分界点,这里战争频繁,狼烟不断,长期的战乱和民族融合中悬葬的风俗影响到这里。另一种猜测更富有想像力,自古深山僧人道士多,他们崇尚自然,渴望死后也能与幽美的山谷为伴,站在悬崖高处,在冥冥之中“普度众生”,所以把最后的归宿选择在悬崖上。还有人认为死者为战死的士卒。无论怎样的解释,仅仅是猜测,破译这一谜团,有待于进一步考证。如果芦芽山是古代一处宗教场所的假说成立的话,悬棺也许能找到另一种解释。芦芽绝顶太子殿供奉着比罗王的金身,它在佛教的地位甚至比五台山还高,因为五台山只是释迦牟尼化身之一文殊菩萨的道场,而太子殿宣扬的则是他本人。那么这里一定香火不绝,信客如云,于是善男信女们死后既不能入住佛塔,又不能火焚涅,选择在高崖聆听佛祖教诲,也许是一种可能。
此外,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是怎样把棺材吊到绝壁上的?即使是在科学发达的今天,靠人工吊上去,也是件颇费难的事。悬棺群落,你出现在什么年代?聚集了一批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寻找这一种选择?除了高挂的灵魂,你还期冀着什么?
最近 本人对这一奇怪的栈道群做了一些探讨 因此 做了一点大胆的猜测.
本人在游览两个栈道以及旅途路过好多山崖时候 也发现了有残缺的栈道的痕迹,那么 这些栈道可能原来就是首尾相连的,而这些栈道 绝对不可能是古人闲来无事,随便凿来玩的 但是 如果说是运兵的6通道,那为什么不在沟里秘密行走更方便快捷,而要舍近求远,耗时费力修这么大规模的一条栈道呢.唯一的可以解释的理由就是,当时无法从沟底行走,但是为什么无法从沟底行走呢,猜测一下,最大的可能就是和长江一样 在悬崖栈道下 是滚滚的洪流,我这样的猜测不是无根据的,大家可以看下栈道的下面悬崖上,都有水流冲刷的痕迹和鹅卵石的分布,那么 很可能 几千年前的宁武涔山地区 ,原本是一个水流湍急的所在,所以 古人如果想要从这里行军,必须要从山的中央修一条通道.这样 许多问题可以迎仞而解了,还有只有在长江两岸才可以发现的悬棺 也在这里出现 种种巧合 大家可以去继续看看 证实我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