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得好更要卖得好

种地辛苦一整年,都盼着收成变收入。可光会低头种地不行了,市场在变、消费者在挑,种了卖不掉、卖不上价,再好的收成也留不住。要实现稳定增收,必须学会“两手抓”:一手抓田里的产量品质,一手抓田外的销售门路。结合咱乡里乡亲们的成功探索,路子就围绕这“五新”打开:

一、新方向:瞄准市场选品种——种什么赚钱比种多少更重要。 老品种自家人吃吃还行,想卖出好价钱,必须盯着市场选品种。现在城里人讲究的是啥?是“新、奇、特、优”:水果味的西红柿(草莓番茄)、五彩的辣椒、甜糯玉米、生食鲜花生、富硒小米……这些有特色、口感好、卖相佳的农产品,往往能卖出普通品种几倍的价钱。咱不能光顾闷头种,选种前得跑跑市场——去批发市场转转行情,问问菜贩子什么好卖,跟已经种得好的乡亲取取经。

二、新保障:订单农业保销路——先签合同后种地,心里有底不愁卖。 “养在深闺人未识,等客上门”的老模式风险太大。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就是解决“卖给谁、卖什么价”的有效法子。提前和可靠的收购方(公司、超市、加工厂、电商平台、大型食堂)签好合同,定下种什么品种、按啥标准种、啥时候交、多少钱收。这就好比还没种呢,婆家就找好了,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

三、新手段:应用轻简技术——省力省成本就是变相多赚钱。 精打细算不是抠门,是本事。采用轻简化栽培技术,省下的力气。

四、新渠道:拓宽销售路子——别只盯着集市大门。 鸡蛋不能只放一个篮子,咱的农产品也要找多条出路。

五、新头脑:树立市场观念——种地要懂行情、会避险。 新时代的农民,不能只闷头苦干。

增收致富的路千条万条,核心就一条:“既要会种田,更要会经营”。信息灵通选对路(品种)、合同保驾稳市场(订单)、科技帮忙降成本(技术)、多方出击拓销路(渠道)、脑子灵活防风险(观念)。这五个新方子,都是咱身边人实践出来的真经。乡亲们,不怕新、不拒变,咱农民一样能把地种出效益,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有啥新想法、好经验,欢迎常来农技站坐坐聊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