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中间事情较多,读完这本书用了差不多20天的时间。这20天我一直沉迷在小说的情节里,一直在揪心着,生怕看到人性更恶的地方,但又期待人性还有最后的善良。
结局虽有遗憾,但至少还有最后的真情在,这或许就是作者说的“九死一生”吧。 故事从主人公父亲去世开始,到经商失败结束,中间见到了许多人性的恶,也体会到诸多人性的善,故事的结局虽然不算圆满,但至少有了个归宿,在那种黑暗的情况下,至少他没有彻底沦陷,至少他内心还是善良的,虽然这点善在那个黑暗的时代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故事的开始,主人公也才15岁,本来是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在外谋生的父亲突然离去,他需要已一己之力承担起这个家的重任。本来父亲给他留了足够的财产,他们后半生可以无虞,但无奈却遇人不淑,昔日同窗拿着钱拒不认账,自己的亲伯父眼里看到的也只是父亲留下的财产。自己又不敢告诉母亲,于是一个人到外地去找伯父,结果伯父避而不见,自己身上还没盘缠,那一刻他应该挺失望吧,对这个社会估计都失望了。
还好他遇到了继之,看书的时候我都特别紧张,因为我太喜欢继之这个人设了,就特别怕到最后他也会在社会的熏染下变坏,主人公到后来终究一场空。还好自始至终继之还是那个继之,纵使官场失意,终究不离不弃。
继之是这不小说里我最喜欢的人设,没有之一。因为他拿得起也放得下,虽然在那个百废待兴继续改革的时代,他只看到了官场黑暗没看到群众力量,但这不影响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我们对他的期待终究太高。
做官是为家族荣耀不得不为,哪怕身在官场他都有自己的PLAN B一朝被贬也立马就抽身而退没有任何留恋。与主人公偶然邂逅便以诚以礼相待,即便是兄弟帮忙也绝不会克扣,在兄弟回家处理家事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解燃眉之急,毫不保留的教他如何为人处世如何经营生意。主人公举家搬迁他更是亲自操持,母亲喜欢要认干亲他就陪着一起热闹。至真至诚至孝这样的人在现在都不好找何况在那个腐朽的封建时代?他没有揭竿而起为群众发声这并不是他的错,是那个时代的错。
通篇小说写的最多的便是人性的恶。父不慈,子不孝,婆媳不和,兄弟反目,为官不廉,为臣不忠,崇洋媚外,欺上瞒下......人性的恶作者在这20年可切切实实的都见识了一遍。让我一度怀疑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是对还是错。有人穷的一家人穿一条裤子了还要在外面装作自己家财万贯,有人为了谋个官职就六亲不认抛妻弃子,有人为了巴结上司把自己的儿媳妇送给上司作为交易,也有人为了家产谋害父亲......难怪作者会觉得自己在这种情况下能置身事外是“九死一生”。
不同于以往的小说,结局总是圆满。在这里并没有遵循“好人有好报”的大团圆结局,但这才是现实,这才是丑陋的人性。
蔡侣笙是为数不多的好官,为了救济蝗灾自己出钱出力最终却下场却是一片凄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的好动了坏人的奶酪,让那些坏人有了危机感,这样的结局似乎也不奇怪。像苟才这种贪官污吏却可以在官场横行,世风日下,改革也势在必行了。
话说回来,既然他们商业帝国如此发达,那为何最终却惨淡收场?这本来也是注定的结局吧,新兴资产阶级势单力薄,个人之力也难掩颓势。作者虽然见惯世态炎凉但终究难以独善其身,没有大刀阔斧的改革失败也是早已注定的结局。
小说所述的时代一去不返,但人性的善恶依旧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疫情当前有不计生死不论报酬的白衣天使逆流而上,也有明知疫情肆虐却仍旧8天周游4国一个人差点毁掉一座城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看过那个时代的黑暗,我们庆幸生在了一个和平民主自由的年代;看过了那些黑暗,我们更应该关注目前社会的毒瘤。我们向往和平自由,但对那些恶意破坏社会秩序的人也绝不能姑息。
文学作品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无论当时的社会与现在如何不同,我们总能从文学作品中寻得共鸣,这便是文学作品历经洗礼依旧长盛不衰的秘诀。
作者看到的二十年一去不返,希望我们可以好好的经营我们的这20年,下个20年,下下个20年。